“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支持香港服務業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香港各界積極謀劃對接“十四五”規劃,讓香港未來發展藍圖越來越清晰。
傳統優勢的新機遇
7月15日,香港金管局宣布將與香港證監會成立綠色和可持續金融中心,并組建專門團隊評估在香港發展區域碳交易中心的可行性,為國家綠色發展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融資支持。“國家加大綠色項目投入,這將為香港金融業帶來新的機遇。”中銀香港經濟與政策研究主管王春新說。
“我們將發揮香港資本市場及金融和專業服務優勢,把香港建成大灣區內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金融樞紐。”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表示,該局已與香港金融監管機構成立聯合工作小組,研究如何配合國家的經濟及金融發展和國際投資者的需求,以制訂發展藍圖目標,服務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保全安排’增加了香港作為仲裁地的吸引力,并有助于吸引具有國際聲譽的仲裁機構來港設立爭議解決機構以及在港管理仲裁案件。”近日,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在內地與香港法院就仲裁程序保全措施安排相關研討會上表示,自“保全安排”于2019年10月1日生效以來,共6所香港機構及辦事處被確認為符合資格的仲裁及爭議解決機構及常設辦事處,香港的仲裁機構已協助處理47宗向內地法院提出的保全措施申請。
“‘保全安排’凸顯了內地與香港緊密的司法合作關系。”鄭若驊說,今年7月以來香港律政司已與內地有關部門簽訂了4份法律合作文件,并正在尋求推動更多合作。她表示,國家近年高度重視仲裁法律制度建設,希望香港法律界能珍惜國家和時代給予的機會,進一步鞏固香港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的地位,為國家繁榮作出貢獻。
城市發展的新動能
科研實力雄厚而成果轉化少,是香港創科發展的一大痛點,“創新香港研發平臺”的建立成為香港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的重要嘗試。香港大學首席創新官何亦武透露,港大目前已通過平臺獲批40億港元研發資助,與過往直接撥款資助科研項目的做法不同,該平臺要求研發機構成立公司并列明科技應用與商品化計劃。目前,港大正準備在9家子公司下成立逾30家企業并推出相關產品,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
“我們的‘創新香港研發平臺’已經成功吸引了一批來自海內外的世界級科研機構落戶。首批25間研發中心已完成實驗室裝修工程,并正陸續啟動,其余兩間研發中心亦會于今年年底陸續啟動。”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近日介紹,經過多年努力,香港已經形成了一個頗具活力的初創企業生態,香港初創企業數目6年間增長3倍。
薛永恒表示,“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更首次將深港河套地區納入粵港澳大灣區四個重大合作平臺之一,充分反映了中央對香港創科的重視。“我們也正全力發展位處落馬洲河套地區的科技園,明年初首批土地完成平整后隨即展開工程,預計第一批次8座樓宇于2024年開始分階段落成。”
在不久前舉辦的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高峰論壇上,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透露,她自2006年擔任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以來,就一直積極推動香港的文化事業,并成功建言將“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寫入“十四五”規劃綱要。
林鄭月娥表示,香港正從建立世界級的文化設施、致力與海外著名文化機構建立緊密關系、持續推動香港與內地文化交流、善用科技和培養人才等方面落實規劃要求。
就業生活的新空間
乘著“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東風,越來越多香港同胞在祖國內地拓展了就業生活的空間。
8月5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等37位港籍醫生獲得由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頒發的正高級職稱證書。這是深圳市首次為在當地工作的港籍醫生直接認定頒發正高級職稱證書,也是深圳市加快建設粵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區的重要探索。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不斷深化融合發展,大灣區跨境醫療服務合作在不斷加強。前不久,懷孕28周的楊女士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接受了抗D免疫球蛋白注射液注射,成為“港澳藥械通”首個獲批藥物的第一位受益者。這標志著“港澳藥械通”政策正式落地。
近年來,中央不斷完善惠港利民政策措施,健全香港與內地在各領域深入開展交流合作的各種機制。據統計,2019年2月至今年4月,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已陸續出臺涵蓋就業創業、財稅支持、科技創新等各領域共計231部涉粵港澳大灣區相關政策文件。
與此同時,香港特區政府啟動多項鼓勵香港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創業、就業的計劃,受到廣泛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