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5月9日電(記者顏昊、王茜、林寧)受中國傳統醫學啟發,香港浸會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證明,豬膽酸在人體內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在預防和治療二型糖尿病方面有望實現突破。
中藥百科全書《本草綱目》中記載,豬膽主治“骨熱勞極,消渴,小兒五疳”。其中“消渴”癥就是現代醫學所認知的糖尿病。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教授賈偉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5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 攝
豬膽與糖尿病之間的關系、發揮治療作用的機理一直沒有得到深入研究和清晰的解釋。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教授賈偉領銜的研究團隊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經過近10年的實證研究證明,豬膽酸在維持人體血糖水平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動物用以消化和吸收脂肪的膽汁酸中,有一類被稱為豬膽酸及其衍生物(統稱豬膽酸),這種物質在豬的膽汁酸中含量高達近80%,而在人的膽汁酸中只有約2%。
賈偉及其研究團隊經過動物血液對比等實驗發現,豬膽酸與血糖水平呈現負相關性,在使用藥物讓豬的肝臟減少產生膽汁酸20%至30%以后,豬的血糖水平迅速上升了約30%;再為這些豬補回膽汁酸后,它們的血糖水平隨即回落至正常水平。
“經過這樣的實驗我們初步判斷,豬之所以對高脂、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引起的糖尿病有非常強的抵抗作用,與它體內膽汁酸總量高、膽汁酸的結構是有關系的。”賈偉說。
該團隊的另一項實驗發現,將豬膽酸與被稱為“L-細胞”的腸道內分泌細胞培養,結果顯示在50微摩爾的濃度下,相比其他種類的膽汁酸,豬膽酸能最有效刺激“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L-細胞”所制造的一種激素)的分泌。這一結果說明,豬膽酸能夠通過刺激GLP-1的分泌增加胰島素的制造,從而調節血糖水平。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重大新藥創制”技術副總師陳凱先認為,香港浸會大學的這項研究采用現代組學技術結合分子生物學手段,系統開展了豬膽酸的糖代謝調控機制的研究并獲得了創新的發現。相信豬膽酸及其衍生物有望發展為糖尿病以及相關代謝性疾病的治療新藥物。
中國工程院院士、藥代動力學專家劉昌孝表示,傳統中醫藥對今天的醫學研究依然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鑒價值。這項研究用現代分子生物學和代謝組學技術為傳統中醫藥發揚光大,為中醫藥的現代化研究和新藥發現開辟了一條新路。
目前,研究團隊正在系統開發基于豬膽酸結構治療代謝疾病的新藥,這項研究成果已被國際科學期刊《細胞-代謝》及《自然·通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