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青王柏榮(左一)春節期間和朋友們一起在北京包餃子。(受訪者供圖)
在中央音樂學院深造的香港青年攜手在北京一家書店錄制音樂會演出。(受訪者供圖)
“原本覺得一個人在北京過年會很無聊,很快聽說很多朋友都響應政府號召就地過年,大家都約了我去包餃子、吃年夜飯、看春晚,感覺很熱鬧。”香港青年王柏榮來京學習和工作6年,今年首次留在內地過春節,也因此收獲了別樣的體驗。
“云拜年”“云干杯”“云團圓”,留在內地過年的港澳同胞與親人們同賀歲。旅游觀光、好友聚會、民俗體驗,春節假期也“滿檔”。港澳同胞有些已在內地打拼多年乃至安居樂業,“今年‘就地過年’也算是在家過年啦。”留在四川過年的港青陳駿輝說。
“舌尖年味”真親切
在內地就地過年,“舌尖上的年味”讓港澳青年津津樂道。王柏榮告訴記者,香港過年要蒸蘿卜糕、吃煎堆,北方則是吃餃子,有的地方還會把消過毒的硬幣和白糖放入餃子餡,圖個好彩頭。“雖然南北習俗不同,但春節是我們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全國人民的歡樂是相同的。”
“香港人過年基本都要吃盆菜,含有發財之意。四川人過年要吃湯圓,寓意團團圓圓嘛!而辣子雞是非常適合過年吃的川菜,新年吃辣子雞,火火紅紅!”陳駿輝說。除夕與友人聚餐、參觀金沙遺址博物館、探訪三星堆和樂山大佛……陳駿輝的春節假期相當充實。
澳門青年廖偉駿在清華大學求學近9年,在京過春節是頭一回。往年,廖偉駿的春節通常在澳門度過,或者陪同家人去廣州走親戚。今年他除了在導師家過年,余下的時間都在校安心做科研。在他看來,與澳門相比,內地的春節氣氛更濃厚,“今年留京也感受一下首都的年味”。
首次在內地過年讓“95后”港青呂俊道有些興奮。他在武漢讀完大學后,前往上海工作至今。“畢業后一直在外獨立生活,家人應該比較放心。過年期間把家裝飾一下,買買花,貼貼對聯。”
春節假期也是朋友小聚的好時機。王柏榮說,朋友們雖然平時都在北京,卻因各自忙碌,很少有空相聚,趁著春節時間充裕,正好在北京聚聚。在京港人杜蔚恒說:“今年很多香港朋友都留在北京,我春節假期每天都約滿了。”
新春福利暖人心
港府駐京辦文化交流組早前在騰訊視頻和B站設立線上平臺“七十一號文藝”,與內地民眾分享香港文化藝術和藝團演出。除夕當天,該平臺推出“眾樂樂:在京港青迎春頌”音樂會,來自香港、現于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深造的博士生李立和碩士生馬詩恩、孫瑋祺在北京一家書店攜手演出,同賀新春佳節。
港府駐京辦文化交流總監吳家倫對記者說,“眾樂樂”是文化交流組在內地短視頻平臺推出的首個品牌音樂節目,在京錄制完成后上線播出,持續收獲不錯的反響。“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希望通過線上音樂會為大家送上新春祝福。”
四川高校香港學生聯合會與川港青年創新創業社區近日組織新春餐敘,為數十名留川過年的香港青年提供交流機會。川港青年創新創業社區首席運營官肖羲清說,聚會形式雖然簡單,但能讓大家的心走得更近。
山西太原為留在當地過年的港澳同胞提供福利,包括免費搭乘公共交通、免費使用運動場館、免費游覽當地旅游景點等。“85后”港青蘇子碩聞訊很開心,與朋友相約前往景點參觀。
在廣東茂名投資的香港商人劉家健說,茂名年味很濃,當地政府十分關心就地過年的港澳同胞,感覺非常親切。“大年三十,晚飯后我和朋友們一起到電白觀海棧道散步,吹著海風特別愜意。從大年初一開始,我和朋友們去拜年,每天都過得很開心。”
異彩紛呈很充實
大年三十,“花城有愛,在穗過年”港澳實習青年新春民俗體驗活動在廣州舉辦。現場的港澳青年收獲了新春盆菜、實習大禮包,還參與了新春民俗體驗。舞獅表演、題寫揮春、制作香囊和燈籠、品味糖畫……活動多樣,熱鬧非凡。“留在廣州過年不僅可以體驗很多廣府年俗,還可以通過實習提升自己的能力。”暨南大學港生陳博說。
去年底,共青團廣東省委、廣東省工商業聯合會等共同啟動“展翅計劃”港澳臺大學生實習專項行動,吸引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等20所高校的750多名港澳臺大學生報名參加,來粵開展4至6周的實習。即便受疫情和春節返鄉影響,仍有370名港澳臺生堅持留粵實習。
廣東金融學院澳門學生小熹放寒假后,并未如往年一樣趕回家準備過年,而是選擇留在當地參加實習,就地過大年。暨南大學香港學生小冰也有類似想法:因為疫情,寒假就決定留在廣東過年。正好有這次實習活動,既響應了國家就地過年的號召,又有難得機會給自己充電。
“灣區過大年,粵犇粵精彩”活動春節期間也在廣州拉開帷幕。活動主辦方表示,要為留粵過年的港澳青年辦一次有家味、有粵味、有年味、有青年味的春節活動,過一個更有溫度、更有氛圍的春節。活動將持續至元宵節,期間除設置“水岸天際”等港澳青年專題網紅打卡點、琶醍商圈網紅商家提供新春特惠活動外,另組織港澳創業青年接財神·迎新春活動、港澳青年“人日”新春音樂趴、港澳大學生“琶醍鬧元宵”等特色主題活動。(記者 張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