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青年女作家吳子璇:“寫作是我越過平庸的底氣”

      吳子璇的詩集《玫瑰語法》。

        吳子璇從學生時代就一直喜歡閱讀和創作。

        近日,惠州青年女作家吳子璇的作品登上了《詩歌月刊》。對于1996年出生的吳子璇來說,作品登上省級刊物,已經是很平常的事情。從初中開始,吳子璇沉浸在文學的海洋里,堅持寫作十幾年,作品多次發表在《少年文學》《作品》《延河》《詩歌月刊》《詩潮》《海燕》《廣州文藝》等刊物上,還曾獲得東蕩子詩歌獎·高校獎、紅棉文學獎等,著有詩集《玫瑰語法》,主編《中國青年女詩人詩選》。如今,年紀輕輕的吳子璇已成為惠州文學界公認的才女,并成為廣東省作協會員。“寫作是我的全部,是我的青春,是我的理想,是我想要越過平庸的底氣。”吳子璇說。

        為夢想發芽預存微光的溫熱

        吳子璇是廣東汕頭人。從初中到現在,十幾年時光,吳子璇筆耕不輟,抱著對寫作的執著,將平凡的生活繪成一幅富有青春活力的詩意圖畫。

        從小學起,吳子璇便是校園小記者,她受到熱衷文學的語文老師影響,敲開了文學創作之門。當老師們漫談典雅的文學時,臺下的她眨巴眼睛,豎起耳朵,認真聆聽,潛移默化之下,不知不覺地為夢想的發芽預存微光的溫熱。小學畢業季,她開始嘗試寫詩,圍繞“難忘母校”的主題,她寫了人生第一首詩歌,這首小詩幸運地被老師選出,并被謄寫在校園的黑板報上。

        吳子璇對文字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熱愛。從初三開始,她用心寫作并反復修改,往多家中學生雜志社投稿,多篇作品被選用,還有作品登上了國家級雜志《作文通訊》。整個中學階段,吳子璇積極加入文學社,即使學業繁忙,她仍將對文學和詩歌的熱情進行到底,不停地進行文學創作。在此期間,她也接觸到了戴望舒、舒婷、翟永明等詩人的詩歌,從前輩詩人的作品中汲取營養。

        大三出版詩集《玫瑰語法》

        筆墨詩文,不負青春。在生活中,吳子璇善于捕捉思想的靈光,以詩文表情達意,也以筆墨將青春鮮活地繪成一幅靚麗的畫卷。

        “浮生偷得半日閑”,到了大學,吳子璇更是醉心書籍,不斷創作。整個大學期間,吳子璇發表了許多作品,還曾獲得東蕩子詩歌獎·高校獎,在當時的惠州文學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吳子璇熱愛生活,對潮汕刺繡等有著強烈的情感,并經常以此為主題賦予細膩的詩語。

        2017年4月8日,惠州市作協為還是大三學生的吳子璇舉行了詩集《玫瑰語法》首發式暨研討會。在研討會上,她的作品得到了惠州市作協副主席、市詩歌學會會長江湖海的好評:“有對中國經典藝術的繼承,特別受到‘五四’后新月派詩人、新時期朦朧詩人及當代純情派詩的影響,善用意象,癡迷詩意指向的多樣性,同時也有對西方人文大師的致敬和借鑒。”

        江湖海說,惠州詩壇從40后到00后,每個年代都有一些不錯的詩人,特別是60后、70后,是惠州詩壇的中堅力量。相對來說,90后詩人不顯山露水。吳子璇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這種不足。

        吳子璇的詩,偏重純詩的語言表達,賦予了情感的力量,讓詩歌猶同晨間蓮花鮮活。當談到持續創作詩歌的動力,吳子璇毫不猶豫地答道:“是情感的力量。內心有真情實感,才能寫出有水準的詩歌。詩歌的力量來自自己的內心,如果只是堆砌詞文,這樣會缺乏一些內核,只有自己的感受,才能以詩語抒發情懷。詩歌跟生活有一定的關系,懂得生活,思考愛情、親情,從生活感受,表達清楚,才能夠寫出符合內心的東西。”

        最好的作品始終在未來

        為了進行創作,吳子璇進行了大量的閱讀。在惠州學院讀書時,學校圖書館成了她課后最經常去的地方。曾經,該校圖書館有一個閱讀量排名榜,吳子璇位居第二。但對她來說,閱讀是為了超越而不是為了模仿。吳子璇告訴記者,一開始的時候,她也會去模仿寫作,但后來閱讀量越來越大,看書的目的就發生了變化,看書不是為了模仿前人寫作,而是為了避開他們。大量閱讀是為了避免重復,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如今,吳子璇已成為一名教書育人的老師。她認為文學是一種能夠凈化心靈的東西,對寫作發自內心的熱愛一直都在,堅持行走在創作的道路上。多篇作品發表在《少年文學》《作品》《延河》《詩歌月刊》《詩潮》《海燕》《廣州文藝》等刊物上。

        “對已完成作品的不滿,也促使我筆耕不輟地寫下去。我最好的作品還沒有出現,它仍然在未來。”吳子璇說,她會一直在創作的道路上走下去,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文/圖 惠報全媒體記者宮曉磊

      編輯:李影君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