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群山環繞的革命老區惠東高潭,水聲潺潺,云霧繚繞。位于圩鎮中心的“馬克思街”“列寧街”、高潭革命歷史陳列館等黨性教育現場教學基地,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一撥又一撥來自廣東東江干部學院(以下簡稱“學院”)的學員,在這里接受精神洗禮、汲取奮進力量。
2020年9月14日揭牌啟用以來,學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始終堅持“姓黨”原則,突出需求導向,抓住關鍵環節,優化教育培訓方式方法,不斷推動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提質增效,充分發揮干部教育培訓“鑄魂賦能”作用。
2022年9月,學院順利通過中央組織部辦學質量評估,入選省(自治區、直轄市)黨性教育干部學院目錄,迎來高質量發展新契機。今年3月,經上級部門批準,學院名稱由“東江干部學院”正式變更為“廣東東江干部學院”。
截至今年9月13日,學院共承辦培訓班1080期,培訓學員超5.3萬人次,其中市外班占比43.9%,立足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全省、面向全國的影響力持續提升。
學員參加勞動教育教學活動。
挖掘資源優勢,在高潭革命老區籌建干部學院
時間是最真實的見證者,見證歷史進程的重要時刻。
近現代東江地區(指東江流域,在大革命時期和土地革命時期曾包括整個粵東地區)是中國革命運動的重要陣地,周恩來、彭湃、惲代英、徐向前等都曾在此留下戰斗足跡。這片熱土也孕育出廖仲愷、鄧演達、葉挺、高恬波等一批革命先驅,是兩次東征的主戰場,在全國較早地開展了探索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先后創建了海陸豐革命根據地、東江革命根據地、東江抗日根據地等,涌現出紅二師、紅四師、紅十一軍和東江縱隊、粵贛湘邊縱隊等人民武裝軍隊……
高潭,被譽為“東江革命的紅色心臟”,工農革命斗爭時間較早、規模較大、影響較廣。這里曾發動了較早的農民運動,建立了農會組織、黨組織,誕生了全國最早的區級蘇維埃政權之一,早在1927年就以馬克思、列寧兩位革命導師之名來命名本地的街道。還曾是中共東江特別委員會、東江革命委員會、紅二師師部所在地,是東江地區工農武裝斗爭早期的指揮中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如何更好保護、開發、用好豐富的紅色資源,成為新時代惠州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東江潮涌,風正帆懸。惠州,乘著新時代的浩蕩春風,在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喜人成績的同時,一個傳承老區精神、蘇區精神,依托豐富紅色資源打造黨性教育高地的夢想也誕生了,那就是在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高潭建立一所特色鮮明的干部學院。
時間又是最忠實的記錄者,記下事業發展的鏗鏘足跡。
2016年,惠州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高潭革命老區“建成三個基地辦好十件實事”實施方案》,學院的籌建是“十件實事”中的重點項目。
2018年10月,經廣東省政府同意,“三個基地十件實事”建設項目正式納入《海陸豐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
2019年5月,廣東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推動我省革命老區和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意見》,要求強化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增強老區蘇區發展內生動力。
……
利好頻出,革命老區高潭迎來發展“新春天”的同時,學院籌建步伐也更加堅定。
謀定快動,務實重行。2017年1月,在省委高位推動、統籌謀劃下,惠州狠抓落實,確定學院選址于高潭鎮西北郊,并正式啟動建設工作。到2020年5月,學院硬件基礎設施初具規模,可同時滿足1000人培訓和500人食宿。
2020年6月23日,經廣東省委正式批復,學院成為全省三所干部學院之一。同年9月14日,學院正式揭牌啟用,標志著學院發展邁出里程碑的一步。
學院的創建,是完善全省干部教育培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惠州乃至全省打造黨性教育品牌的有力舉措。同時,也是一件利民惠民的實事好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據統計,2022年,高潭鎮全年接待游客26萬人次,比2016年增長近三倍;當年地區生產總值7.698億元,比2016年增長40.5%。學院對促進老區高潭經濟社會發展的輻射效應日益凸顯。
今年7月,學院內的鄉村振興驛站正式運營,成為展示革命老區特色農副產品、助力當地農民持續增收的亮麗風景線,也是學院以培訓帶動高潭老區振興發展的生動寫照。
廣東東江干部學院。
堅持特色辦學,努力打造黨性教育教學基地品牌
革命老區、紅色沃土。如何統籌運用好惠州及周邊地區紅色資源,著眼自身功能定位,在特色立院上下功夫?學院有著清晰的思路。學院堅持特色辦學,深入挖掘東江地區紅色資源的深刻內涵和時代價值,努力打造黨性教育教學基地品牌。
緊扣“東江革命是一部歷史”“東江縱隊是一面旗幟”等鮮活主題,研發出《以老區精神為引領解碼東江革命史》《偉大抗戰精神照亮復興之路——記華南戰場上的東江縱隊》等25門“紅色東江”系列特色黨課,形成了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課程體系。
打造高潭中洞、葉挺紀念館、東江縱隊紀念館等17個現場教學點,在提煉點評好、故事講解好等“六個好”上下功夫,有效增強現實感召力。
面向全國舉辦首屆“紅色東江”學術研討會,不斷深化精神提煉和主題研究,教學科研成果獲評2022年全省、全市優秀理論宣講報告,與市委黨校聯合編寫的《現場的力量》獲評全省首屆黨校系統精品教材,2門黨課入選全省百部精品黨課,3名教師入選全省百名優秀黨史宣講員,近兩年共立項惠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28個。學院組建以來,始終突出紅色文化之“魂”,把紅色教育名片擦得更亮。
“我們黨一路走來,經歷了無數艱險和磨難,但任何困難都沒有壓垮我們,任何敵人都沒能打倒我們,靠的就是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2022年5月,原創大型情景黨課《忠誠》在學院首演,展現了土地革命時期,惠東高潭甘溪黨支部五名黨員在艱難險惡的環境中堅持隱蔽斗爭6年,冒死尋找黨組織的英勇事跡。
目前,已有30多個培訓班2000余名學員觀看了該情景黨課,在實情實景中學習革命先輩堅守初心使命、永葆政治忠誠的高尚品格,感悟革命精神,汲取前行力量。情景黨課推出以來,獲得學員廣泛好評。
“培訓讓我學習到高潭人民在革命戰爭年代做出了如此重大犧牲,東江地區的革命斗爭如此艱辛和不易。”曾在學院學習的貴州省黔西南州安龍縣委黨校副校長陳遠勝感慨道,“這么一段氣壯山河的革命歷史,我們要永遠銘記。”
隨著學院特色彰顯,一個黨性教育新陣地,正從惠州走向廣東,走向全國。
“現在這里已成為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陣地,吸引了全省乃至全國的學員前來‘打卡’學習,這更增強了學院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學院有關負責人表示,自揭牌以來,學院就堅持“為黨育人、鑄魂賦能”的辦學宗旨,秉持“突出紅色、彰顯特色、聯動發展”的辦學理念,致力于把學院建設成為獨具特色的黨性教育基地、展示踐行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窗口、融入“雙區”建設的學習交流平臺。
拉高標桿推進,全面提升干部教育培訓質效
質量強則學院強。學院始終把高標準辦學作為各項工作的重要抓手,走好干部教育培訓高質量發展路子。
科學制定年度培訓計劃,切實做到按需培訓,綜合運用講授式、研討式、模擬式、“翻轉課堂”等教學方法,增強教育培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學院始終樹牢“精品”意識,不斷提升教學科研核心競爭力,在質量興院上求突破。
立足本土實踐,精準育人賦能。聚焦廣東省委“1310”具體部署、惠州打造“2+1”現代產業集群等生動實踐和豐碩成果,從中獲取開展教育培訓最直接、最有力的素材,將“一村(居)一法律顧問”“服務企業直通車”及成立重大項目聯合黨委等一批在全國、全省宣傳推廣的惠州基層治理經驗,轉化為教育培訓鮮活教材和典型案例。
“課程設計針對性強,既讓我們增強了對大灣區整體工作的系統性認識,又為主動融入推進大灣區建設提供了思路和借鑒。”來自“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高質量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專題研討班的學員鄭志輝這樣評價學院教學資源。
堅持規范管理,提升教學質量。學院始終堅持嚴以治院、嚴以治教、嚴以治學,對標中央黨校組織管理,全周期規范管理,以最嚴的紀律、最優的作風保證干部教育培訓質量。
制定涵蓋教學、科研、黨建、管理、服務等方面的57項制度;對授課過程實行督導員、錄播設備“雙監督”;制定《培訓質量監控評價體系》等文件,每周開展專題課程、現場教學、培訓項目質量評價;開展校園展陳、網上專欄等特色宣傳活動,開設“東江人物”“星火長廊”等校園特色展區……學院始終牢牢把握培訓辦學質量“生命線”。
“我們把學員管理作為重中之重,在培訓班中嚴格落實‘三個一律’要求,即學習期間一律不得擅自離開學院、一律不得攜帶手機進入課堂、一律不得飲酒。”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嚴格執行課堂、住宿、請銷假等各項紀律規定,保持干部培訓的學習之風、樸素之風、清朗之風,讓廣大黨員干部在學院真正沉下心來,學出成效。
“這次培訓收獲頗豐,在高潭‘馬克思街’‘列寧街’聆聽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故事,在專題課上學習了抓黨建促鄉村產業振興的經驗做法。”來自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的學員吳興高度認可學院的教學管理。
辦學三年來,學員總體滿意度達96%以上,不少主辦單位為學院送上了錦旗、感謝信,許多學員也在微信朋友圈為學院點贊。
創新教學形式,增強培訓實效。2022年下半年,學院發揮院地聯動效應,創新開設勞動教育體驗式教學活動,通過參與一次農活勞作、開展一次惠民政策宣講、認領一件民生“微”實事等“七個一”活動,教育引導廣大干部在勞動實踐中砥礪擔當實干的為民情懷。
勞動教育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局限,學員走出課堂、走出教學點,走進田間地頭、走進農戶家里,在沉浸式勞動體驗中主動融入、主動學習,有效豐富了干部教育培訓的內涵與形式。
目前,已有1500多名學員參加勞動教育。學員們與群眾同坐長板凳、同吃農家飯、同干農家活,實實在在幫助當地群眾解決問題,更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切實增強了他們在基層奮斗和歷練中守初心、擔使命的責任感。
奮楫揚帆遠航,譜寫干部教育培訓事業新篇章
老區精神薪火相傳,紅色資源彌足珍貴,發展好廣東東江干部學院,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努力打造具有東江特色的黨性教育品牌,全力以赴建設特色鮮明的國內一流干部學院,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展現新擔當新作為。”學院有關負責人表示,學院將切實發揮干部教育培訓主渠道、主陣地作用,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本,以全面增強執政本領為重點,為培養造就政治過硬、適應新時代要求、具備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的高素質干部隊伍筑牢黨性教育保障。
強化資源聯動,打造東江黨性教育品牌,深入挖掘東江地區紅色資源、特色資源,進一步健全完善“紅色東江”特色課程體系,探索開展“學習+微實事”教學活動,推出有決策參考價值的研究成果,將東江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黨性教育優勢。
加強戰略合作,堅持開放辦學,拓展培訓教學內容,統籌用好省市教學資源,推動實現師資共享、資源共享,形成東江地區學術聯盟,全面提升學院辦學影響力和知名度。
在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的同時,學院將繼續與省市黨校、知名高校以及全國各地干部學院加強交流合作,不斷擴大合作辦學“朋友圈”,為深度融入全國干部教育培訓網絡打造協同發展平臺。
在第五批全國干部學習培訓教材序言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善于學習,就是善于進步。黨的歷史經驗和現實發展都告訴我們,沒有全黨大學習,沒有干部大培訓,就沒有事業大發展”。
站在新的起點上,學院將堅守“為黨育才、為黨獻策”的初心,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守正創新,朝著建設特色鮮明的國內一流干部學院的目標奮勇前行,不斷譜寫干部教育培訓事業新篇章。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歐陽成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歐陽成 香金群 通訊員高靜文
圖片由廣東東江干部學院提供
指導單位:中共惠州市委宣傳部 惠州市委網信辦 主辦單位:惠州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