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推行“黨群積分銀行” 小積分換來基層治理大能量

        “我之前參加了村里的人居環境整治活動,獲得了10積分,第二季度已經獲得了80積分,再參加幾個活動就可以給小孩兌換一期興趣輔導課了。”談起“黨群積分銀行”,龍門縣龍田鎮賴屋村村民何阿姨滿臉笑容。

        今年5月,龍門縣“黨群積分銀行”微信小程序順利上線,實現了農村社區、線上線下雙融合,打通了群眾問題需求和黨員服務精準對接“中梗阻”,進一步樹立了龍門文明鄉風,擦亮了龍門文明縣城底色,有效提高了黨員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

      村民用“黨群積分銀行”積分兌換生活用品。

        “小積分”激勵黨員群眾積極參與村事務管理

        “通過推行‘黨群積分銀行’,全縣各地‘積’出基層治理新動能,‘兌’出黨群共治新風氣。”龍門縣委組織部副部長葉志東表示,積分制把紛繁復雜的村(社區)事務標準化、具象化,讓基層治理工作可量化、有抓手。同時,激勵了黨員群眾參與村(社區)事務管理,將基層治理由“村里事”“社區事”變成“家家事”,由“任務”轉為“激勵”,全面提升了基層治理的精細化、科學化、透明化、規范化水平。

        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龍門縣的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群眾的生活迎來了新氣象。如何提高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基層治理的關鍵在于黨員群眾的主動參與。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縱深推進,龍門縣通過‘黨群積分銀行’將群眾發動、組織起來,引導群眾摒棄看客思想,主動參與到鄉村治理各項工作中來。”葉志東介紹,2021年以來,龍門縣從試點到全面推行“黨群積分銀行”,通過積分兌換的方式,逐步培養群眾積極參與基層治理的主人翁意識。

        據了解,“黨群積分銀行”積分主要圍繞提升學歷技能、參與志愿服務、參與鄉村建設、領辦民生實事等村中心工作設置,獎勵分為物質和服務兩種。黨員群眾以戶為單位參加,可通過提供服務、參與村(社區)活動等形式攢積分。村(社區)黨組織成立“積分銀行”評議小組,由評議小組負責登記和管理積分,村黨組織每季度組織一次亮積分,黨員群眾憑分值兌換糧油米面等生活用品或理發、拍攝證件照等上門服務。

      黨員群眾憑分值可兌換的生活用品。

        積分小程序上線兩個月注冊用戶6000余人

        “黨群積分銀行”以“小積分”兌出“大變化”,龍門的廣大鄉村有了新風氣,鄉村發展有了內生動力。

        “前段時間我們村開展植樹護綠活動,通過‘黨群積分銀行’發布相關事項,村民們都積極參與,有好幾個村民開著家里的挖機來刨土坑。現在‘黨群積分銀行’已經成了我們推進工作的‘紅色集結令’,村民的參與度明顯提高了,鄉村治理的原動力徹底活了起來。”地派鎮芒派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羅榮華為“黨群積分銀行”點贊。今年上半年,芒派村通過“黨群積分銀行”為村民解決急難愁盼問題23個,點亮36個微心愿。

        同樣的變化也發生在龍門其他鄉村。

        在永漢鎮錦城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肖靖芳看來,錦城村自推行“黨群積分銀行”以來,有效轉變了過去“干部干、群眾看”的現象,群眾由工作旁觀者轉變成鄉村建設參與者,激發了廣大村民的主人翁意識,增強了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為了更好實現積分精準統計和兌換,龍門縣在社區試行“黨群積分銀行”小程序,通過線上+線下,為黨員服務群眾搭建了“連心橋”。小程序上線兩個月以來,注冊用戶達6000余人,累計訪問量3萬余人次,黨建聯盟以及各級黨群服務中心共發布黨群活動100余場,發布微心愿65條,已點亮微心愿61個。接下來,龍門縣將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凝聚各方力量,以“黨群積分銀行”小程序為載體,進一步暢通黨員服務和群眾需求對接渠道,以“小積分”答好基層治理“新考卷”。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鐘琦

      編輯:溫燕暉
      上一篇:

      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無關。發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

      指導單位:中共惠州市委宣傳部 惠州市委網信辦 主辦單位:惠州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