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學校工作,回到自己社區報到,參與推動小區外墻修繕工作,同時在業余時間為家園建設做點實事。”日前,回社區報到的黨員胡勝,為困擾橋東荷鄉社區花語岸小區業主10年的外墻脫落問題積極尋求解決方案,直言很有意義。
“黨員回家、服務萬家”是今年惠城區基層黨建工作的“一號工程”。今年以來,惠城區在“紅色小區”黨建“六個一”工作模式的基礎上,在全區實施“黨員回家、服務萬家”工程,推動7800余名黨員到所居住社區、小區黨組織報到,充分利用在職黨員工作之外的八小時回家服務,參與社區治理,累計開展活動2800余場次。此舉為破解基層人力和資源不足難題、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了良方,將黨建引領觸角有效延伸至基層治理工作的神經末梢。
橋東街道
“回家”黨員推動解決小區外墻脫落問題
外墻瓷片,高空墜落,威脅著居民生命安全。橋東街道荷鄉社區花語岸小區外墻脫落,裝飾線條開裂問題一直未得到有效解決,成為小區居民的“煩心事”。
今年,隨著全區實施“黨員回家、服務萬家”工程,修繕工作迎來新希望。該小區36名“回家”黨員和社區黨委通過逐戶走訪、“廣場夜話”、募集資金等方式,推動小區全體業主共同參與修繕工作。
“維修費用需約500萬元,可用維修基金約300萬元,剩余的維修費用需要業主自籌。”橋東街道黨工委委員鄭倩妤指出,關鍵業主們要擰成一股繩,通過業主自治機制,凝心聚力,共同解決問題。
如何做通業主的思想工作?“回家”黨員采用“分層包戶”聯系服務機制,上門逐戶摸排登記,聆聽業主心聲;利用晚上居民休閑時間,在小區花園內創新開展“廣場夜話”,近百名業主圍坐一起,積極建言獻策、群策群力推動小區外墻脫落整治工作;“回家”黨員牽頭成立了專門工作小組,帶頭募捐資金(社區基金),助力解決資金難題。
“業主同意率有了大幅提升,目前修繕小組正在物色合適的施工隊伍。”退休黨員、小區黨支部書記、修繕小組組長陳日球告訴記者,接下來,“回家”黨員繼續以民主協商的形式,同心協力監管施工質量,一起打造美好家園。
在橋東街道,“回家”黨員們正積極參與到社區治理的方方面面。該街道自啟動“黨員回家、服務萬家”工作以來,已有1300余名黨員回到村(社區)報到,積極加入志愿服務隊、網格員、樓棟員等隊伍中,通過“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戰斗力、凝聚力和執行力。
鄭倩妤介紹,為了落實好“黨員回家、服務萬家”這項工作,橋東按照“見面認人、結對認親、領責認崗、為民認事、評議認賬”的“五認”工作法,全流程、有序推進各項工作。
江南街道
創新開展“六點半課堂”,精準服務群眾有溫度
“孩子放學回到家不是看電視就是打游戲……”根據調查,江南街道麗水灣小區平均每兩戶家庭就有一個學齡兒童。孩子托育問題在社區中較為普遍,妥善安排孩子的課后時間成為許多家長的“微心愿”。
社區黨委根據報到黨員的實際情況,發現小區在職教師黨員占多數。因而因地制宜創新打造了“六點半課堂”,通過制定課后服務需求清單,鼓勵“回家”黨員教師發揮自身特長,為孩子們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后輔導服務。
每周五下午六點半,“六點半課堂”準時開課。
每周五下午6點30分,體育、繪畫、閱讀、課后輔導等特色課程在小區內的“紅色驛站”準時開課,小區內的學齡兒童都能免費參加。來自富民小學的體育老師林秋霞也是該小區的“回家”黨員,不久前,她為20余名青少年兒童上了一堂生動有趣、寓教于樂的趣味體育課,得到了小區居民的點贊。
“六點半課堂”是江南街道推動實施“黨員回家、服務萬家”工程的一個創新嘗試,目前,已開班12次,受益兒童300余人次。自“黨員回家、服務萬家”工程實施以來,共有371名在職黨員“回家”報到,積極參與政策宣傳、志愿服務、基層治理等工作,從“8小時黨員”化身“24小時黨員”,著力幫助群眾解決操心事、煩心事。
江南街道一方面詳細登記報到的在職黨員基本情況、職業特征等信息,形成“在職黨員信息庫”;另一方面,以問題為導向,廣泛收集轄區居民需求,列入社區“服務項目清單”供報到黨員認領,實現定向精準式服務,形成“居民點單、社區派單、黨員接單”模式。
“群眾在哪里,黨員就服務到哪里。”江南街道有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江南街道將不斷完善黨建網格化社會治理機制,做優做實“黨員回家、服務萬家”工程,真正實現黨員進社區“幫到點子上,做到關鍵處”,不斷釋放黨建新功能,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建設更加幸福美麗山水江南添磚加瓦。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鄧惠婷 葉文青 特約通訊員周文媚
指導單位:中共惠州市委宣傳部 惠州市委網信辦 主辦單位:惠州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