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紅色文化資源更好融入干部培訓教育?看看專家們怎么說

        紅色文化資源是增強黨性修養的重要資源,怎么讓東江特色紅色資源更好融入干部培訓教育中,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干部人才?近日,在廣東東江干部學院舉行的首屆“紅色東江”學術研討會上,多位專家學者圍繞“東江革命的歷史功績與時代價值”主題進行了思想交流碰撞,為用好東江紅色文化資源,提高干部培訓教育質量打開了思路,提供了參考。

        東江紅色文化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紅色血脈是中國共產黨政治本色的集中體現,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力量源泉”,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副院長匡勝說,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是我們必須擔負起的政治責任,要從更寬廣的視野去把握、學習黨的歷史與功績,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匡勝表示,傳承紅色基因要讓歷史照進現實,契合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主題,滿足時代需要。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別是在早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中,黨歷經了千辛萬苦,付出了巨大代價。”中國延安干部學院辦公廳圖書館館長、研究員黃先祿表示,早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傳播了馬克思主義、探索了中國革命的道路、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總結其歷史性貢獻對于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東江紅色文化是廣東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教授楊競業認為,東江紅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與南方革命文化、嶺南優秀傳統文化、港澳僑文化融合的成果,貫穿了敢于斗爭和善于斗爭的馬克思主義革命觀,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出了重要貢獻,要進一步澄明東江紅色文化的新時代價值,助推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要進一步傳承和弘揚東江紅色文化

        廣東省委黨校教授畢德表示,在教學工作層面增強黨性教育中紅色文化傳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可從傳播主體、傳播內容、傳播方法、傳播規律入手。畢德說,從事黨性干部教育培訓的教師是紅色文化傳播主體,應加強政治修養、理論修養、藝術修養,把紅色文化的運用與具體工作地區、具體工作部門、具體工作崗位的工作實際相結合,防止空對空,教學方法上要充分調動和運用形象思維,用具象化的故事講抽象的道理。

        紅色資源豐富之地往往也是生態資源富足區域,對此,中國浦東干部學院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朱遠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分享了案例教學、現場教學與訪談式教學等創新應用場景,把“綠色+”元素賦能于黨性教育,實現黨性教育與專業化能力教育的有機統一,有效提升領導干部建設美麗中國的理想信念和領導能力,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而不懈奮斗!

        “紅色資源蘊含著黨的優良傳統和偉大精神,是教育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的一座寶庫,是黨政干部紅色教育培訓的重要資源。”江西瑞金干部學院副院長袁芳說,要按照歷史發展的線索脈絡和地域空間對東江紅色資源進行歸納,以課題和論文為牽引,挖掘重要紅色資源形成一批高質量研究成果,推動紅色資源向教育資源轉化。袁芳表示,要注重把握歷史與現實的“結合點”,抓住干部學習的“興奮點”,找準觸發激情的“切入點”,著力完善紅色資源課程設置、加強課程開發、創新教學方式、建立黨性教育基地等。

        “要依托本地特色資源,挖掘本地紅色傳統,講好紅色故事。”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黨委委員、教育長宮正說,黨史學習教育是開展黨性教育的重要內容,要加強黨史研究,總結好歷史經驗,提煉黨在實踐探索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宮正表示,未來各干部學院可加強辦班、培訓、課程開發等領域的合作,打造組合式、聯程式的培訓課程,深化黨性教育成效。

        廣東東江干部學院副院長馮志光從東江革命史系列特色課程開發、黨性教育培訓“多維課堂”創新構建等方面分享了本土紅色資源在干部教育培訓中的應用經驗。他表示,廣東東江干部學院通過深挖東江紅色資源,為廣大黨員干部錘煉黨性修養提供了有力保障。

        惠州工程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理陽陽表示,東江紅色文化的時代價值體現在:“忠誠如鐵”奠定新時代奮斗者底色;“敢為人先”開拓新時代精神動力之源;“擔當責任”塑造新時代建設者品格;“一往無前”鑄就新時代制勝法寶。在新的時代條件下,要通過形成社會科學精品成果、構建良好的傳播媒介等多種手段,進一步傳承和弘揚東江紅色文化。

        東江革命歷史功績 激勵我們不斷向前發展

        “高潭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歷史地位與農民運動、紅軍在高潭、區級蘇維埃政權、中洞的作用緊密聯系,這四者在中國革命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探索創新意義。”惠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李文珊表示,必須立足于新時代新征程的使命要求,著重研究高潭革命體現出來的忠誠奉獻、敢于斗爭、開拓創新、百折不撓等精神內涵,及其傳承、賡續與轉化,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

        惠州市委黨校黨史研究部副主任鐘遠明結合對大革命時期農民運動領袖阮嘯仙的研究,指出阮嘯仙從改造利用民團、籌建農民自衛軍兩頭著手、因勢利導,在實踐中升華了對工農武裝發展的認識,點明了人民群眾是人民軍隊力量之源,人民軍隊密切聯系人民是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秘訣所在,要大力弘揚其革命精神,使其煥發出時代光芒。

        梅州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副主任邱立志以革命時期東江革命根據地的黨群關系為切入點,總結了革命根據地建設過程中,黨領導和組織人民當家作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等實踐經驗,提出了對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有參考意義的若干啟示,如馳而不息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做好“雙擁”工作等。

        “中國式現代化是黨在經過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后提出的重要論斷,創新是其鮮明特色。”汕尾市城區委黨校教師王濤表示,東江地區的農民運動展示了較為顯著的敢為人先的精神特點,能為我們理解掌握時代精神的“創新”精華提供重要參考。他指出,東江農民運動的創新有著內在的邏輯特性,即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供給與需求相統一,堅持在實踐中與時俱進。

      編輯:溫燕暉
      上一篇:

      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無關。發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

      指導單位:中共惠州市委宣傳部 惠州市委網信辦 主辦單位:惠州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