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升級!惠東港口英雄民兵連展覽館完工

      原標題:

      “英雄民兵連”授稱60周年,港口全面升級連隊及周邊基礎建設
      港口英雄民兵連展覽館完工

        上映于1976年的電影《南海長城》講述的是發生在南海海岸線附近愛國子弟兵和狡猾敵人斗智斗勇的紅色事跡。故事背景就是1962年10月7日在小星山島上發生的海防反特戰斗,在這場戰斗中,惠州市惠東縣港口民兵連創下了和平時期民兵獨立作戰取得全勝的成功范例。1964年8月5日,港口民兵連被授予“英雄民兵連”榮譽稱號。

      港口英雄民兵連展覽館里的主題雕塑。

        今年8月5日是“英雄民兵連”授稱60周年。港口啟動了英雄民兵連工程項目建設,全面升級連隊基礎設施建設。如今,新時代的港口民兵連永葆英雄本色,始終保持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在經濟社會建設的各個方面發光發熱。

        重新梳理展現英雄民兵連的革命精神

        “備邊足戎,國家之重事。”今年以來,惠東縣港口濱海旅游度假區實施了港口英雄民兵連及周邊軟硬件升級改造,啟動港口英雄民兵連展覽館主體建設工程、布展工程等15宗項目。目前,港口英雄民兵連展覽館等項目已完工。

        “港口民兵連是一支具有光榮傳統的民兵隊伍,在軟硬件升級改造過程中,我們注重將連隊的優秀傳統文化留存下來。這些項目建設也是提升港口濱海旅游基礎設施的一個重要舉措。”惠東縣港口濱海旅游度假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曾遼廣說。

      小星山戰斗烈士紀念碑。

        來到港口英雄民兵連展覽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南海長城戰旗紅”的主題雕塑,造型源于當年小星山戰斗場景。惠東縣港口濱海旅游度假區希望通過建設升級連隊基礎設施,將英雄民兵連的革命精神重新梳理和展現出來,以銘記老一輩共產黨員在保衛家鄉中流下的血與汗,弘揚“發揚傳統,珍惜榮譽,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革命傳統。

        惠東是一片紅色沃土,不管是沿江、沿海還是山區,都有豐富的紅色資源。一直以來,當地注重發揮民兵連的紅色旅游資源優勢,將港口建設成為新時代的紅色教育基地,目前已申請廣東省第三批國防教育基地。

        民兵連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升級為實踐基地

        將港口英雄民兵連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升級打造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是當地進一步擦亮“英雄民兵連”招牌的重要舉措之一。

        “我們選取了面向街道且靠近居民區的地方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推動民兵連更好地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進一步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領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惠東縣港口濱海旅游度假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

      港口英雄民兵連日常訓練。

        據介紹,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升級改造,現總面積約250平方米,設置了綜合服務區、活動功能場所、綜合展示區等3個功能區域。實踐基地還設置了學雷鋒志愿服務崗,引導當地群眾和游客在現場注冊成為志愿者。

        同時,組建港口英雄民兵連志愿服務隊,建立管理制度、活動臺賬和名冊,由港口英雄民兵連統籌協調民兵力量,常態化開展政策宣傳、咨詢引導、游客安全知識普及、基地參觀講解、應急求助、志愿者注冊等便民服務。

        實踐基地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配備開展理論宣講、文化活動、科普宣傳等文明實踐活動的設施設備。因地制宜設置科普宣傳室,結合港口實際,打造以“海洋文旅”為底色的科普宣傳陣地,主要圍繞海龜保護、海洋保護、防臺風、應急救護等開展科普宣傳和文旅宣傳。

        港口英雄民兵連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全年常態化協助做好海防安全、海上救援、搶險救災等工作。協助開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務活動,每年4~10月組織民兵、黨員、志愿者到雙月灣、海龜灣等景點景區開展文明交通引導、文明旅游宣傳、凈灘撿跑等志愿服務活動。

        接下來,惠東縣將結合民兵連自身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系列活動,全年常態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永遠跟黨走”“強國復興有我”等群眾性主題活動。組織港口英雄民兵連官兵到該縣中小學校常態化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文藝展演等活動。

        知多點

        光輝歷史:民兵獨立作戰取得全勝

        “胸貼胸,背靠背,苦熬冬夏;狂風吹,巨浪打,一起長大。”這是八一電影制片廠于1976年上映的電影——《南海長城》插曲里的歌詞。

        這部電影原型講述的就是當年港口民兵連在發現敵情后,英勇應戰、搏浪行船,讓敵特分子狼狽逃竄的事跡。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首歌幾乎人人耳熟能詳,港口“英雄民兵連”的光輝形象隨著電影熱映傳遍全國。

      港口英雄民兵連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里的志愿微空間。

        將時針撥回到1962年10月7日凌晨,一場罕見大霧籠罩港口,在大霧的掩護下,蓄謀已久的敵特第一特遣隊悄悄摸上港口小星山島。這支特遣隊是一支經過特種訓練、美式裝備武裝到牙齒的偵察分隊,其目的就是執行所謂“海威計劃”,通過逐步占領沿海零星小島作為據點,展開竄擾滲透和破壞活動。

        那時的港口沒有駐軍。獲悉情報后,時任港口民兵連連長張苞一聲令下,22名民兵分別登上兩艘機帆船直撲小星山,正面強攻與敵激戰11小時,最終以殲敵3人、俘虜9人、繳獲一大批武器物資的戰績大獲全勝。不過,民兵張苞、徐景松、馬德強的生命卻永遠留在了那片土地上。

        這次戰斗創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民兵分隊獨立作戰取得全勝的光輝戰例。因為這場戰斗,敵特所謂“海威計劃”胎死腹中,再也不敢輕舉妄動,港口民兵連以戰斗的姿態筑起令敵特望而生畏的鋼鐵長城。

        1963年10月,小星山戰斗烈士紀念碑建成,成為民兵連革命精神代代相承的重要遺址;1964年8月,港口民兵連被中共中央原中南局和原廣州軍區授予“英雄民兵連”榮譽稱號。

        本組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洪鵲兒 賴金朗 通訊員觀國媚

      編輯:洪東晗
      上一篇:

      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無關。發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

      指導單位:中共惠州市委宣傳部 惠州市委網信辦 主辦單位:惠州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