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愷高新區人民醫院急診科:生死接力 極限時速 只為護生命周全

        32名醫護人員輪流值守,24小時不間斷為生命“亮燈”,每年接診量達到5.4萬人,書寫了無數生命奇跡。建院于1958年的仲愷高新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仲愷人民醫院),一直把急診科作為重點發展的學科之一,科室承擔急、危、重傷患者的搶救和轉運等急救工作,并承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救援任務,影響覆蓋全仲愷區及周邊鄉鎮。該院還是仲愷區孕產婦危急重癥救治中心及新生兒危急重癥救治中心。

        在這里,你永遠預測不了下一秒會發生什么驚險的生命搶奪戰和驚心動魄的劇情。在這里,醫護團隊以精湛的醫術、無畏的勇氣和無私的愛心與時間賽跑,為生命續航。在這里,無數患者死里逃生,在絕望與希望的轉變中懂得生命的可貴,感受人間的大愛。

        實力提升 “重啟”兩年多 接診量翻了兩番

        走進位于陳江街道曙光路1號的仲愷人民醫院,只感覺環境簡單卻溫馨舒適,院區鬧中取靜。急診科設在入院的右側區域,旁邊是住院樓,對面是影像科。科室門外設有無障礙通道、救護車通道和專用汽車通道,在門口放置有一張移動病床,時刻等待接應急診患者,隨時展開一場生命的“接力”。而走進科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急診預檢分診臺,工作人員正忙碌著為患者服務,在這里,創傷、胸痛、卒中患者可優先接受診治。作為醫院中急重癥病人最集中、病種最多、搶救和管理任務最重的科室,這里還設有搶救區、留觀區、清創區、輸液區、抽血處等,并有專用的創傷救治單元及復蘇單元。

        據悉,作為醫院曾經關停,后重新組建、升級的科室,急診科在“重啟”兩年多來,急救體系不斷完善,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

        急診科主任、副主任醫師蘇嘉亮見證了科室“重啟”以來的蛻變。他介紹,經過升級改造后的急診科業務用房多達四百多平米,科室配置先進的搶救設備,擁有邁瑞全數字化高端平板便攜式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系統(TE7)1臺、安保便攜式呼吸機(T72104204)3臺、邁瑞呼吸機(SV300)3臺、邁瑞除顫監護儀(BeneHeart D3)5臺、科曼醫療吊柱3臺、心肺復蘇機(AHS 200A)1臺、多功能電動病床4張,可視化喉鏡1臺、電動手術臺1臺、邁瑞手術無影燈(HYLED730/730雙頭)2臺、心電圖機3臺、洗胃機2臺、各類監護儀、輸血輸液加溫儀、輸液泵及微量泵數十臺等。

        蘇嘉亮告訴記者,經過兩年多的發展,急診科的患者服務規模經歷了顯著的增長,數據顯示,2022年初始階段,科室接診了1萬多例患者,到2023年服務的患者數量實現120%的增長,2024年又在原有的基礎上實現130%的增長,急診科的接診量已達到5.4萬人,可謂“翻了兩番”。

        關口前移 重視院前急救為生命爭取時間

        與普通就診患者相比,急診科的患者病情傷情往往來得又急又猛。急診的環節一旦有差池,患者有可能面臨死亡。一個快速且有效的緊急救治體系,是與死神“搶人”的關鍵。

        曾有一名13歲的學生在學校因心肌炎突發不適,出現心跳驟停。情況危急,接到信息后,仲愷人民醫院急診醫生一邊通過電話了解情況、指導現場的老師做心肺復蘇,一邊帶齊相關配備火速趕往現場。經過緊張的心肺復蘇、出血處理,持續2個小時后,患者奇跡般恢復了心跳!考慮到患者情況,在經過積極搶救后,仲愷人民醫院積極協調,使得該名學生迅速轉送三甲醫院接受進一步救治。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對醫院的認可,孩子的家長特別信任和感激,在脫離生命危險轉危為安后,該名學生又回到仲愷人民醫院接受后續的康復治療。

        “正是得益于最初的應急搶救,才為后續治療爭取時間和條件。”蘇嘉亮說。院前急救,是急救鏈的第一環節,秉承搶救技術窗口前移的理念,仲愷人民醫院急診科不斷優化急救流程,守好第一關口。

      對于急危重癥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明顯上升。 惠州日報記者周楠 攝

        根據流程,工作人員接到急救電話后會先咨詢患者基本病情,與此同時,醫院值班醫生進行分析研判后,遠程指導,并安排護士準備相關急救物品和設備,準備前往現場。在此之前,救援車早已在門外等候到位。

        為實現患者“上車即入院”,急診科配備有各類型救護車共5臺,且每部車內配有5G智慧急診急救一體化信息平臺、多功能監護儀、除顫儀、心電圖機、呼吸機等。

        “接到120求醫信號后,急診團隊平均應答時間控制在兩分鐘以內,這個速度在全市位居前列。”蘇嘉亮說,急診科近年來不斷完善“綠色通道”,最大限度縮短急救反應時間。

        后續康復護理工作也是重要的一環。仲愷工業區居多,年輕上班族占比大,很多患者選擇晚上到醫院換藥、拆線等,為了更好地服務患者,科室加派夜班人手,只為提供更貼心的醫療服務。

        目前,該院急診科積極貫徹“早期診斷、危險分層、正確分流、科學救治”的方針,推行院前急救、急診搶救、術后監護一體化管理,完善現代醫院急救系統建設,形成高效的救治模式,讓整個急救過程不留“空白”。

        學科聯動 3分鐘內召集開展急會診

        “鎮隆正轉來一名車禍患者,頭部、胸部受傷嚴重,當場已無心跳無呼吸!隨車正在緊急搶救中。”“還有幾分鐘抵達醫院,請神經外科、普外科聯合會診,相關人員請準備就緒。”“收到,有任何情況隨時反饋到值班群……”不久前,仲愷人民醫院急診科聯動相關科室,共同搶救一名嚴重車禍患者。經過持續不斷的搶救,終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患者恢復自主心跳,隨后神經外科團隊率先對最致命的顱腦損傷進行緊張手術,將其從“鬼門關”里拉了回來。而普外科也在綜合研判病情,準備在恰當時機施行手術。

        “醫院的應急會診制度要求各科室10分鐘內要到位開展會診,但由于我們內部的默契配合與高效聯動,相關科室一般3分鐘內能夠到齊。”蘇嘉亮表示,仲愷區的急診患者有六成是創傷類患者,很多患者病情復雜,創傷涉及身體多部位,對他們的救治涉及多個專業學科的救治。對此,醫院開辟綠色通道,采取多學科聯合診療,聯合外科、兒科、婦科等科室會診和施救。比如幾年前急診科接診的一名失血性休克并嚴重凝血功能障礙孕婦,就是在產科、新生兒科、麻醉科等各科室的聯合救治下成功脫險,堪稱“起死回生”。

        為了更好地發揮多學科協作機制在急診領域的作用,仲愷人民醫院還建立了一套信息互聯系統,既實現患者院前、院中、院后信息全方位覆蓋,又便于相關科室掌握最新情況。

      醫院急救體系不斷完善,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惠州日報記者周楠 攝

        不問姓名,不問身份,先救治后收費,人命面前,一切都要“讓路”。仲愷人民醫院急診科里日復一日地上演著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拼搏的緊張劇情。為不斷完善現代醫療急診救治體系,最大限度縮短急救反應時間,急診科對急、危、重病人實行一站式24小時急救醫療服務。診療模式早已從“病人等醫生”轉為“醫生等病人”。一般而言,患者入院40分鐘內就能做手術。

        為了提升危重疑難患者的搶救率,除了聯動院內多學科的力量,仲愷人民醫院還積極與其他醫院聯動,提升綜合實力,醫院是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聯體協作醫院、惠州市第一婦幼保健院醫聯體合作醫院、惠州市第一人民醫聯體協作單位、仲愷高新區醫共體牽頭單位,可為人民群眾提供醫療、預防、婦幼保健及衛生防疫等全方位的衛生健康服務。此前,仲愷人民醫院已經通過廣東省創傷中心(四級)現場評審。

        人才加持 由副主任醫師和副主任護師領銜

        蘇嘉亮把急診科醫護人員稱為分秒必爭的“守夜人”。在他看來,在急診科工作必須技術精湛,經驗豐富,同時反應迅速、分秒必爭。在醫院黨委的重視下,急診科近年來引入一批高素質的人才團隊。作為急診科的學科帶頭人,蘇嘉亮從事急診臨床工作已逾15年,尤其擅長急性胸痛、急性卒中、多器官功能衰竭、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急性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診治,對呼吸系統急危重癥有獨到見解。他還擔任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急診醫學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常務委員、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門(急)診管理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常務委員、廣東省胸痛中心質控員、惠州市創傷質控委員會成員。

        辦事干練、有朝氣,是急診科團隊給人的第一印象。目前科室有醫護人員32人。其中醫生11人,包括學科帶頭人1人,副主任醫師1人、主治醫師5人、高年資醫師4人。護理團隊實力同樣不容小覷,有副主任護師1人,主管護師1人、護師5人等。科室醫護人員均接受過專業急救培訓。 

      急診科團隊合影。 惠州日報記者周楠 攝

        為了提升專業急救能力,蘇嘉亮不斷發揮“傳幫帶教”作用,帶領團隊成長。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急診科的醫護團隊抓住難得的機會不斷學習新技能,經過積淀,目前全科醫護人員均熟練掌握臨床急救知識和技能,專業能力經得住實踐的檢驗,能高效處理嚴重創傷、腦卒中、急性冠脈綜合征、急性心衰、各種致死性心律失常、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性中毒、急性物理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呼吸衰竭、糖尿病并酮癥酸中毒等危重病人。可常規開展氣管插管術、深靜脈置管術、環甲膜穿刺術、胸腔閉式引流術等高級生命支持。蘇嘉亮表示,對于急危重癥患者,搶救成功率到2024年10月份已達到95.6%,而在兩年前,這一數值僅有82%。

        在提升自身急救技能的同時,醫院不忘帶動基層醫院急救能力的提升。每年都有鄉鎮(街道)基層醫院派出醫護人員前往仲愷人民醫院進修學習,醫院也依托區醫共體的優勢,不斷傳授急救知識和技能,分享急救流程管理經驗,助力提升全區的急救水平和速度。

        開啟新程 將全力打造胸痛、卒中中心

        每年秋冬季節,心肌梗死患者明顯增多,給急診科的工作也帶來嚴峻的考驗。對于胸痛患者而言,時間就是生命,每一秒的延誤都可能帶來不可挽回的后果。記者了解到,仲愷人民醫院正緊鑼密鼓地推進胸痛中心的建設,力圖在這片生命的戰場上,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

        在這里,急診團隊開辟專門針對胸痛患者的綠色通道和處置體系,快速識別與精準判斷胸痛患者的輕重緩急,已成為每一位醫護人員的必備技能。據工作人員介紹,患者一旦入院,10分鐘內可做心電圖檢查,緊隨其后的抽血化驗,18分鐘內即可出檢驗結果,這為快速診治贏得更多時間。目前急診科不僅具備院內溶栓的救治能力,更依托著一條完善的轉運通道,將患者迅速轉送至能夠進行介入手術的醫院,為患者的救治贏得“黃金時間”。

        “伴隨胸痛中心的建設完善,我們將組建團隊,開展介入治療。”談及未來,蘇嘉亮滿懷信心。

        “白金十分鐘,黃金一小時,時間就是生命。胸痛、卒中中心建設都是我們醫院重點發展的方向。”仲愷人民醫院副院長陳國城表示,胸痛中心的建設是醫院2025年的一大重點工作任務,伴隨相關工作的穩步推進,醫院還將在此經驗基礎上籌建卒中中心。他還透露,考慮到區域內腎病患者的診療需求,血透中心的建設也正在規劃中,這也是醫院布局未來的重要一環。

        在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學科建設是醫院各項事業的基石,是醫院實現內涵式發展的必然路徑。陳國城說,仲愷人民醫院不斷在學科建設方面優化布局,用好優勢學科、突破普通學科、扶持薄弱學科,做出自身特色,打造優勢學科品牌,其中骨科、兒科、婦產科、腎內科、泌尿外科五大科室已榮獲惠州市臨床重點專科,醫院的醫療水平實現了質的飛躍。

        與此同時,徐徐展開的還有仲愷人民醫院新院的規劃藍圖。在仲愷區黨工委、管委會的鼎力支持下,新院區的選址工作已經完成。新院區的規劃建設,為區域醫療服務尤其是急救能力的提升提供更為堅實的支撐。

        進入高質量發展新時代,仲愷人民醫院在管理、醫療、護理、服務、科研、教學等方面,朝著高質量目標不斷前進。陳國城表示,醫院的高質量發展不僅是自身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社會大眾的迫切需求。

        歷經六十余載風雨洗禮,仲愷人民醫院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信念,肩負起仲愷及周邊地區公共衛生應急的重任,守護民眾的健康福祉。未來,全院上下將攜手并進,以無畏的勇氣、精湛的技術和堅定的信念,吹響向病魔宣戰的號角,書寫生命救援的壯麗篇章,為“健康仲愷”“健康惠州”建設添磚加瓦!

        相關鏈接

      面對創傷患者,120到來前,我們能做什么?

        仲愷區人口密集,工業區眾多,交通流量大,這也增加了交通事故、意外工傷等風險。仲愷人民醫院急診科接診的患者中有絕大部分都是創傷患者。眾所周知,發生人員受傷事故后應及時撥打120,說明事故發生的詳細地址、傷者情況,等待急診團隊的到來。那么,在120救護車到來前,我們還可以做哪些準備呢?一起看看:

        1.保持冷靜,觀察周圍環境,確保無后續危險。如果是車禍患者,快速將傷者轉移到安全地帶,避免車輛再次碰撞等其他二次事故。如果傷者因骨折、內臟受傷無法轉移,而傷者處在公路等危險位置,應及時在醒目位置放置警示標志。

        2.關注患者,注意確保患者呼吸道通暢,如口鼻中有異物、分泌物、嘔吐物應及時清理。此外,根據季節情況,注意保暖或防中暑,適當為患者添蓋衣服或撐傘。

        3.隨時關注傷者病情變化,如果周圍有人學過專業的急救知識,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心肺復蘇、止血等措施;如果沒有,電話詢問并配合120調度員或途中的急救人員,遠程指導自救或互救。

        4.清理現場,為急救轉運爭取更多時間。比如清理道路障礙,騰出空間讓急救車駛入,或者清理樓道、走廊等通道的雜物。

        5.為爭取時間,可讓熟悉路況的人在道路重要路口、標志建筑物處或者廠區門口等候,待救護車到達后引導救護車進出。

        6.可了解患者本人的年齡、所在單位、家屬聯系電話等信息,如有服藥史盡量要記住藥名和用量或將常用藥物帶上并把這些信息告訴急救人員等。

        惠州日報記者李春鳳

        通訊員吳劍君 黃惠鵬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