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市民服務中心將“滿月” 31部門進駐軟硬件均獲好評

      [報料熱線] 2831000

        全新的惠州市市民服務中心運營即將“滿月”。記者走訪了解到,前往市市民服務中心辦理各類業務的市民絡繹不絕,其以一站式的服務能力、功能強大的智能服務系統、公園式且綠意盎然的園區以及充足的停車位等,贏得廣泛好評。

        截至目前,市市民服務中心涵蓋了市行政服務中心、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等具備窗口功能的“四大中心”,還有31個部門進駐辦公和“開窗”,其中僅1號樓1樓辦事大廳,就可為市民、企業辦理1200多項綜合業務和專項業務。不少市民都表示,在這里一站式辦事真方便。

      市民在惠州公安綜合服務大廳辦理業務。

        體驗服務

        環境舒心辦事順暢

        記者日前來到市市民服務中心。首先來到市行政服務中心一樓辦事大廳。在1號樓,專設了“利企便民服務專區”,開設7個專項窗口,包括特殊人群窗口、事業單位窗口、企業信用窗口、水電氣服務窗口等。

        前來該中心辦事的市民漸漸增多。市民謝文鋒在市區河南岸經營一家特色客家菜館,去年下半年來,生意一直火爆,這次來是打算開一家分店,正在辦理相關手續。“國家倡導大家就地過年,留惠過年的人多了,對餐飲業可能是個機會。”大約1個半小時后,謝文鋒辦完了手續。謝文鋒說,近年來政府的一系列簡政利民舉措非常給力,4年前,他第一次開餐館時前后跑了五六趟。“來之前做足了功課,整個辦事流程很順暢。”

        對于新的市民服務中心,多數市民在受訪時表示,整個服務中心很時尚,業務窗口很齊全,服務既貼心又人性化,讓人感覺非常舒心。

        “我是第一次來這兒辦事,感覺整個服務中心的環境優美,空間寬敞,工作人員的解答也很熱情、人性化,而且業務可以集中辦理,基本上可以一站式搞定,不用到處跑,切實為我們老百姓提供了便利。”市民陳順說,這里的停車場很大、車位充足,規劃也比較合理,改變了以往車輛難停亂停現象,這對城市形象也是一種提升。

        搶抓工期

        項目歷時5個月順利完工

        據介紹,市市民服務中心占地面積約9.2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6.5萬平方米,共有12棟樓,是在市技師學院閑置了8年的校舍基礎上翻新改造出來的,建筑主體結構保持不變,外墻做了重新設計,同時優化了空間功能和園林景觀設計,為市民提供便捷、舒適的辦事環境。

        與普通的市政工程建設項目不同,這項舊改項目存在不少特殊的難題。除1號樓市行政服務中心入駐的單位辦事窗口外,其他11棟樓還涉及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市商務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等多個部門,每個部門對辦公樓內部裝修都有自己的要求。

        這個涉及多個部門和單位的市政項目,僅歷時5個月就順利完工,比原計劃縮短了1個月,創造了惠州市政項目改造建設的“新速度”和項目管理“新經驗”。

        “高峰期現場有數十名管理人員以及400多名工友同時作業。”市代建局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該局短時間內組建起項目團隊,各專業人員很快就位,在9萬多平方米的場地上,各種型號的設備按照各自的軌跡運行,同時作業。

        為了工作能順利推進,市代建局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制定統籌機制,通過項目現場例會制度,每周五定期召開工地例會,專門協調各種施工矛盾,盡量把問題解決在施工前,以減少工效內耗。同時,為確保項目如期完成,市代建局根據項目具體情況,編制了項目推進計劃表,并按既定計劃推進各項工作。

        創新技術

        改造項目中首次投入2600噸大型起重機

        市行政服務中心在市市民服務中心1號樓,這里有一個寬敞明亮的大廳。該樓是惠州市技師學院舊辦公樓,中庭部的設計并不適合做服務大廳,需要進行較大工程的改變。

        去年6月,正在緊張施工中的1號樓室內裝修工程不得不停下來。原來,大樓門口道路太窄,用于基坑打樁的大型工程車無法進入。原本計劃的基坑打樁模式無法實施。

        時間就是效率。市代建局組織建設施工方、項目設計方和專家一起連夜商討對策,優化改造建設方案,決定換成人工挖掘和小機械設備,順利解決了這一突發問題。市代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工程施工難點較多,為有效控制施工質量,該局要求施工單位根據項目難點編制施工組織設計,項目組和監理全程跟班作業,以確保安全高效推進。

        “1號樓中庭中空部分鋼結構加建工程,具有較高技術要求。從基礎施工到構件吊裝,都需要精準定位,誤差不能超出3毫米。同時,吊車作業無法在同一平面展開,這更增加了吊裝難度。”該負責人介紹,市市民服務中心的改造,不但克服了協調難的問題,還在工程技術上進行了很多探索,如在改造項目中首次投入了2600噸大型起重吊機等創新方式,確保了工程的進度。

      立體綠化設計是市市民服務中心的亮點之一。

        綠色開放

        開放式設計打造綠色公共服務空間

        市市民服務中心的改造是優化城市基礎公共服務設施和城市更新的一個積極探索。

        開放、綠色、創新、美觀、人性化服務這些都是市市民服務中心帶給大家的真實感受。

        站在1號樓前,可以看到樓面采用垂直綠化的設計,不但美觀,還能緩解視覺疲勞,增加舒適感。1號樓垂直綠化面積超過了2500多平方米,采用自動化的滴灌技術,營造出森林城市的感覺。

        除綠色外,開放成為市市民服務中心的另一個關鍵詞。樓與樓之間有礙空間開放的圍墻被拆除,每棟樓之間都通過草坪相連,整個市市民服務中心與綠地融為一體。樓與樓之間都設計了風雨連廊,總長約340米,均為鋼結構玻璃頂,頂部裝有筒燈,既給前來辦事的市民提供了遮陽避雨的場所,也與整個市市民服務中心的外景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若是趕上下雨,市民一出車庫就能通過連廊步行到市市民服務中心任何一棟大樓,非常便民。

        深圳市蕾奧規劃設計咨詢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規劃師秦雨認為,拆圍墻最直觀的益處是“透綠”,市市民服務中心充分利用群樓和連廊打造整體性景觀,通過開放式設計格局,滿園翠綠“敞透”了出來,把最好的景色賦予公共活動空間。

        綠色建筑、海綿城市、智慧交通、地下綜合管廊等是未來城市建設的方向,也是提高城市品質的重要抓手。據了解,市市民服務中心也將這些新的城市建設理念融入其中,為我市其他項目提供了實質性藍本。

        節能方面,市市民服務中心的廣場草坪之下建有蓄水池,通過道路、綠地植草滲透蓄水,用于花草灌溉,實現雨污零排放。連廊的頂部裝有光伏系統,可回收電力補貼各棟大樓用電。

        地面的賞心悅目,離不開地下的綜合管廊系統,集合了燃氣、消防、供電、通信、排污等管道,顏色各異、形狀不同。

        韓國首爾通過對清溪川黑臭水體的整治及其經驗,帶動了城市更新發展;廣州對二沙島的改造,開辟了廣州城市微改造、城市更新的新路徑。在惠州,集政務、辦公、生活于一體的市市民服務中心,為未來惠州打造智慧城市、綠色城市提供了一個城市更新范例。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邱若蓉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邱若蓉 侯縣軍 劉煒煒 實習生江慎諾

        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李松權 湯渝杭 攝

      碼上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新聞

      編輯:任己章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網微信
      • 惠州發布微信
      • 惠州文明網微信
      • 惠州頭條APP

      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無關。發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