畝產值月約6萬元!惠東高潭甘溪村養山坑螺促增收

      原標題:

      惠東高潭甘溪村依托山水資源優勢探索致富新路子

      一次“螺”曼蒂克的鄉村試驗

        清澈的小溪中,一個個黑褐色的山坑螺若隱若現。近期雨水頻繁,惠東縣高潭鎮甘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鐘火雄一有空,就會到溪邊了解山坑螺的生長情況。

        這是甘溪村探索的鄉村振興特色養殖項目——生態養殖繁育山坑螺。山坑螺向來以野外生長為主,對水質和生態環境要求極高,甘溪村緣何探索山坑螺養殖?

        依托優質水資源探索山坑螺養殖

        甘溪村位于高潭鎮的西部,是革命老區。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近年來村里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人居環境全面提升,但產業發展卻是短板。2022年,為尋找到適合甘溪發展的產業,鐘火雄和駐高潭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員、市水利局駐甘溪村“第一書記”楊福德開始了探索。

        “山清水秀是我們村最大的資源優勢,發展產業就要依托優質資源做文章。”楊福德說,他們發現甘溪村長坪村民小組附近的一條山溪上游有山坑螺,便萌生了發展山坑螺養殖產業的想法。

        山坑螺向來以野外生長為主,對周邊生態環境和水質要求極高,甘溪的生態環境能否養殖山坑螺?楊福德和鐘火雄多次外出考察取經,學習山坑螺的養殖技術,同時對甘溪的溪水水質進行化驗檢測。

      惠東縣高潭鎮甘溪村在小溪里養殖的山坑螺。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攝

        確定符合養殖條件后,2022年5月,楊福德自掏腰包,買了400斤山坑螺苗種投入到山溪中,在村里的支持下進行小批量生態養殖山坑螺試驗。“剛開始我心里也沒底,就想著自己先試試,虧了算我的,成功了再推廣。”

        一年左右,他們發現山坑螺長大了,有的還繁殖出幼苗。這給了楊福德和鐘火雄極大的信心,并決定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

        村支書帶頭示范養殖,增強鄉村“造血”功能

        楊福德爭取到了惠州市農業農村信息中心駐高潭鎮科技特派員團隊的支持,去年8月,特派員團隊為甘溪村贈送了600斤山坑螺苗種,并進行技術幫扶。

        雖然楊福德的養殖試驗證明甘溪是可以養殖山坑螺的,但實際效益還沒有體現出來,村民仍然持觀望態度。“我來帶個頭、打個樣。”在鐘火雄帶動下,兩位村民也加入進來,一起開展示范養殖。他們對山溪的河道進行了適當改造,讓水流流速適中,為山坑螺養殖營造更加適宜的生態環境。

        “我們發現山坑螺挺喜歡甜食的。”鐘火雄說,他們往溪水中投喂的南瓜、紅薯很受山坑螺喜愛,經常能看到一群山坑螺吸附在南瓜上,半個南瓜沒幾天就吃完了。

        不過,借助天然生態環境養殖的山坑螺也存在一些風險。“今年上半年雨水很多,有幾次大暴雨,山上泥土沖下來,溪水變渾濁,導致部分山坑螺缺氧死亡。”鐘火雄說,他們也在想辦法應對這種情況,“相信經過摸索改進,積累經驗,以后會越來越好的。”

        雖然遇到一些困難,楊福德和鐘火雄都對山坑螺養殖信心滿滿。“我們進行過調研,市場上對山坑螺的需求還是比較大的,不少餐館都曾表示‘有多少要多少’。”楊福德說,山坑螺養殖畝產能達到2000斤,每斤能賣30元左右,照此估算,每畝產值有6萬元左右。

        鐘火雄表示,目前共有4戶村民養殖,全村養殖山坑螺6畝,接下來將不斷摸索積累山坑螺養殖技術經驗,推動特色養殖發展壯大,促進村民增收。

        近年來,甘溪村注重增強“造血”功能,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培育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積極探索鄉村可持續發展新路徑。在駐高潭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支持下,甘溪村完善了供水、道路監控、路燈安裝、人行橋升級改造等基礎設施,通過盤活甘溪村小學校舍、建設光伏發電項目等,2023年,甘溪村集體經濟突破20萬元。

        “養山坑螺是用好‘水’的資源,我們還要用好‘山’的資源。”鐘火雄說,接下來,計劃到廣西、英德等地學習考察,看看能否發展竹筍、五指毛桃的種植,“希望通過大膽嘗試,闖出一條路來。”惠州日報記者香金群

      編輯: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