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賦能、村社共建,農資農技送進鄉村,數字供銷走進基層;為蘆洲、橫瀝、三棟3個電商服務站開設消費扶貧展示館和鄉村特色板塊,為更多農特產品和農創產品打開銷路;“鐵牛”取代耕牛,農業社會化服務站建在農田,引入現代化農業科技,3000多畝水稻田實現生產托管服務,有效破解當前農村勞動力不足、農戶種地難問題……
在橫瀝鎮,“鐵牛”取代耕牛已成田間勞作常見風景。
群眾有需要,供銷社發展就有未來;市場有壓力,供銷社改革才會有動力。惠城區供銷合作聯社黨組書記、主任李超說,隨著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不斷深化,供銷社的網點建設不僅助農興農、聯農富農,還將結合“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要求,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在鄉村振興、深化農村改革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建成6個鎮級助農服務中心和1個區級助農服務平臺
助農服務要往深一步走,就得把陣地再往前挪一步。近年來,惠城區供銷社構建了新型鄉村助農服務示范體系,先后建成橫瀝、三棟、馬安、大嵐、蘆洲和汝湖6個鎮級助農服務中心和1個區級助農服務平臺。
平臺聯合6個助農服務中心形成服務網絡,輻射帶動各個鄉鎮圍繞“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開展農資農技服務、農產品購銷加工、日用消費品供應、測土配方施肥以及農村電商等聯農帶農服務。
今年,惠城區供銷社通過“黨建賦能 村社共建”部署,“靠前服務”的步子邁得更大。區供銷社在各鎮開展村級供銷社試點工作。積極創新基層供銷社發展方式,著力在鄉鎮基層供銷社服務薄弱的中心村,探索組建鎮級社入股領辦、村社共建、農民出資、農民主辦、“三會”制度規范的村級供銷社。
“去年,村集體收入30萬元;今年,有望超過60萬元。”蘆洲鎮青塘村黨總支部書記林小峰說,青塘村供銷社是惠城區第一個村級供銷社,圍繞農民生產生活需要,提供土地流轉、農資供應、農村金融、農產品購銷等生產服務,整體提升村級供銷社服務功能。
農資農技送進鄉村。
助農服務好不好,農民說了算。“村級供銷社說土壤適合試種黑米,我是黨員第一個帶頭試種。”村民林朱明試種了五六畝黑米,畝產600斤,售價高達10元/斤,相較普通水稻收益高出不少。在林朱明的帶動下,村里不少農戶加入龍眼、荔枝、青棗、百香果、番石榴、紅薯、黑米等特色農產品的種植隊伍中。
“下一步,我們將在青塘村增設數字供銷服務,讓優質農產品上線銷售。”蘆洲鎮供銷社主任林福生介紹,目前,惠城供銷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已在蘆洲、橫瀝、三棟3地建設了電商服務站,去年還開設了消費扶貧展示館和鄉村特色板塊,為更多農特產品和農創產品打開銷路。今年上半年,惠城建立供銷合作社聯農組織核心數據資源庫,完善電商平臺內容,為加入市供銷社“數字供銷平臺”做好數據化基礎。
“目前在全區設立了15個村級供銷社,實現村級黨組織強基、村集體經濟壯大、農民收入增加和供銷合作社發展的多贏局面。”李超介紹說,2023年區供銷社以項目帶動為突破口,重點打造一批村級供銷社示范社。目前,惠城供銷創建省級標桿社4家,新增基層社農民社員1800人;現有各類專業合作社40家,其中省級示范社5家。
農業機械化在耕、種、防、收等多個環節實現提質增效
當前,惠城正重點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助力現代化農業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惠城區供銷社與省、市供銷社聯合,在橫瀝鎮成立了農業社會化服務站,引入現代化農業科技,加快促進現代化科技在農業上應用,有效破解當前農村勞動力不足、農戶種地難問題。
在橫瀝鎮蔗埔村、新榮村和墨園村,“鐵牛”取代耕牛已成田間勞作新風景。水稻通過生產全程托管服務,生產效率大幅提高。今年橫瀝春播農作物3.5萬畝,水稻耕種綜合機械化率達87%,農機社會化服務正覆蓋各村組。
農田里,農業社會化服務站工作人員為水稻開展無人機噴藥作業。比起傳統人工打藥,無人機可自動繞行障礙物、模擬仿地飛行,每小時可噴灑作業320畝田地,大幅度提高施肥效率,且噴灑更為均勻,增產增收效果明顯。“13畝水稻人工打藥要一天,無人機半個多小時就完成了。”村民簡秀英為科技助農點贊。
“除了噴藥,農業機械化在耕、種、防、收等多個環節都可以實現提質增效,比方說機械插秧機每天可插秧約10畝,無人機播種1畝田僅需10分鐘。”橫瀝鎮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惠城供銷橫瀝助農服務中心自今年2月成立以來,在鎮街設立農業社會化服務站,為農戶開展病蟲害防治、配方施肥統配統施、農業機械化作業、農業技術推廣等服務。截至目前,全區農業社會化服務農田面積已超3000畝。”惠城區供銷社業務發展部負責人梁穎徽說,隨著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不斷發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土地流轉、適度規模經營、全程托管等成為農業發展新趨勢。
接下來,惠城供銷社將圍繞惠城的水稻和玉米等主導產業,推進耕、種、防、收等薄弱農業生產環節生產托管服務項目,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以農戶實際需求和存在困難,做好農業社會化服務整村推進工作,引進更多先進的農業科技,為農戶提供更完善的服務項目,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謝菁菁 通訊員李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