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歷史、最繁忙、最期待、最出圈、最帶動……細數惠州橋之最

      原標題

      惠州擁有各類橋梁超過2300座,大小橋梁見證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

      細數惠州橋之最  

        橋見惠州歷史、當下和未來。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惠州是一座山水相融的城市,東江和西枝江穿城而過,“兩江四岸”構建了惠州的城市發展框架。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市擁有各類橋梁超過2300座,大小橋梁見證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橋,不僅方便了市民出行,更優化了惠州的城市格局,帶動了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品質,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惠州市綜合交通運輸“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推進中心城區過江通道規劃建設。完善跨江通道總體布局規劃方案,體現“一橋一景、大氣磅礴”特色,推進1號公路跨東江大橋、鵝城大橋、1號公路跨西枝江大橋、東西軸線跨西枝江大橋、中部軸線(沙澳大橋)等建設,加強江河兩岸交通、經濟聯系。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薄岸臉蛎髟乱,玉人何處教吹簫?”“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薄磐駚恚P于橋的詩詞歌賦數不勝數。但無論橋在詩歌中被賦予多少美好的意境,連通始終是它最重要和最現實的功能。橋,連通你我生活,連通寬廣世界,連通更加美好的明天……

        最歷史

        惠州的城市橋梁建筑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漢朝,在宋朝時已十分有名。宋紹圣元年(1094),蘇東坡被貶謫惠州任寧遠軍節度副使。為方便西枝江兩岸人民的生產生活,蘇東坡捐出皇帝賞賜的犀帶,組織修筑東新橋。

        宋紹圣三年(1096)六月,東新橋竣工,舉城為之歡慶。蘇東坡親臨現場,為橋題榜,即席賦詩,以“父老喜云集,簞壺無空攜。三日飲不散,殺盡西村雞”的詩句來描述當時的盛況。東新橋的建成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因為它決定著惠州古城的格局:橋的東面叫橋東,橋的西面叫橋西。

      東新橋 東新橋歷史悠久。

        2005年5月,惠州市政府將東新橋舊橋拆除,2006年11月新東新橋建成。新橋定位為城市景觀橋,其最大的特點是吸收了中國傳統拱橋的元素,還增設了人行道。

        時至今日,東新橋仍在市區交通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每個夜晚,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水東街燈火輝煌、人頭攢動,城市的煙火氣在這里盡情展現。白天與黑夜交替,矗立在橋頭的合江樓,與東新橋一起見證這座城市的繁華景象。

        最繁忙

        東江大橋是國道324線惠州段跨越東江的一座大型橋梁,是連接市區江北行政中心與東平、河南岸等商業居住中心的交通要道。

        據《惠州交通發展縱覽》記載,東江大橋(老橋)1978年7月動工,1981年1月22日建成通車。東江大橋(新橋)于1994年6月8日動工興建,1996年7月6日建成通車。

        隨著城市功能片區的發展,東江大橋區域連通的作用愈發凸顯?梢哉f,東江大橋是惠州最繁忙的橋,沒有之一。早高峰時段,居住在東平、河南岸等地的市民趕往江北上班,東江大橋從南橋頭到東平下沉通道內排起“車龍”;晚高峰時段,下班回家的人們又在惠州大道往東江大橋北橋頭方向排起“車龍”。這種景象,對于每日往返橋上的市民來說早就習以為常。

      東江大橋 東江大橋最是繁忙。

        針對東江大橋擁堵現象,2017年開始,交警部門先后實行了潮汐車道、橋頭路線變更、紅綠燈控制等措施,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東江大橋的擁堵。

        最期待

        看過鵝城大橋效果圖的人,一定會感嘆:“這座橋真漂亮!”

        鵝城大橋以東江之“水”、惠州之“鵝”為主要元素,將“鵝城”的神話傳說及濃厚的地方人文特色融入橋梁結構設計。這座兼具惠州人文風貌與橋型美學結構的大橋,建成后將以“天鵝之姿”矗立于東江之上。

      鵝城大橋將展“天鵝之姿”。(效果圖) 惠州東江圖片社供圖

        鵝城大橋不僅外觀美,發揮的作用也很大。鵝城大橋起點順接惠州大道,主線下穿菊花路,途經期湖塘路,跨東江后,沿規劃同福路向東,終點為現狀江東一號路。大橋主線全長2974米,按雙向6車道設計。全橋共有180根樁基,主橋90根樁基已全部完成,計劃明年建成通車。

      鵝城大橋 日前,鵝城大橋主橋樁基已全部完成;葜萑請笥浾咄踅 攝

        作為惠州規劃建設“內暢外聯”城市道路網的重要部分,鵝城大橋是中心城區新增過江通道的重大工程,鵝城大橋建成后,將成為惠城區范圍內繼東江大橋、惠州大橋、合生大橋、中信大橋、隆生大橋、惠新大道(原第三東江大橋)后第7座跨東江大橋,有效緩解東江大橋和隆生大橋的交通壓力,有利于江北中心區與橋東上東平、水口和惠城南部片區的快速聯系,進一步促進東江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可以預見,未來會有更多大橋矗立在東江、西枝江之上,它們不僅方便我們的生活出行,也將為這座城市增添更多景觀,帶來更大發展。

        最出圈

        裁彎取直,這是對惠州海灣大橋最恰當的描述。

        2015年以前,游客開車到惠東巽寮、雙月灣游玩要繞過整個范和港海灣。2015年惠州海灣大橋通車后,游客只需從亞婆角經惠州海灣大橋上跨范和港海灣,就能到達巽寮赤砂村210縣道。大橋通車后,惠州市區到巽寮全程縮短17公里路程,節省近半小時;從廣州、深圳、東莞到巽寮灣,縮短約30分鐘車程。

      惠州海灣大橋 惠州海灣大橋催生坐船看橋旅游項目。惠州日報記者周楠 攝

        惠州海灣大橋通車后,濱海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的巽寮吸引游客紛至沓來。據資料顯示,在惠州海灣大橋開通當年的“五一”假期,22萬人次涌入巽寮,出乎意料的是,“橋”成為惠東濱海游的新景點,催生了一個旅游項目——坐船去看橋。

        惠州海灣大橋是我市第一座跨海大橋,也是惠州橋梁建筑史上規模和技術難度最大的橋梁。據報道,施工方施工時發現范和港海底硬地質交錯,溶洞、斜巖和裂隙分布廣泛,有大大小小數百個溶洞。

        由于大橋處于廣東南部沿海,既易受臺風、潮汐等影響,也易受亞熱帶海洋高腐蝕環境影響,對結構防腐要求非常高。因此,全橋采用海工高性能混凝土,樁基采用加設永久鋼護筒,鉆孔全部采用淡水造漿,對混凝土保護層控制嚴格,以提高橋梁的耐久性。

        最帶動

        如果說市區哪座橋建成后極大帶動了周邊區域的發展,這座橋非金山大橋莫屬。

        金山大橋是連接市區東平、金山湖和文頭嶺三大片區的交通樞紐工程,2007年4月13日動工建設,2009年9月30日建成通車。金山大橋通車后極大緩解了西枝江大橋的交通壓力,惠州城區從南到北的車程被大大縮短,它也成為直接打通惠州最大社區和商業區之間的通道橋梁,對促進此前被視作郊區的文頭嶺和金山湖片區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金山大橋 金山大橋橫跨西枝江貫通南北。

        借助金山大橋通車帶來的便利,如今的金山湖片區已經成為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的代名詞,金山湖公園、高品質社區、完善的商業配套讓金山湖片區成為市民置業的熱點區域,發展潛力巨大。

        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戴建

        圖片(除署名外) 惠州日報記者周晨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