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海歸青年喬澤深回惠州圓文創夢
跨界改造廢棄酒廠 文創喚醒城市記憶
邁入惠城區黃家塘街39號,兩棟居民樓中間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就是野島文化生活社區的入口(以下簡稱“野島社區”)。進入里面,別有洞天:一個依托酒廠舊址舊貌富有歷史氣息的老舊廠房,正注入文化基因,植入創業夢想,使沉睡的工業資源“蘇醒”過來,長出文化“新苗”,變身新時尚,成為惠州新的“網紅”空間。這個社區的創始人是剛過而立之年的海歸青年喬澤深。他在海外求學生活10年,放棄定居海外回國創業,從一個百萬年薪的基金經理,轉身變為一個文創青年。“總想為家鄉做點有意思的事。”喬澤深說。
野島文化生活社區一角。
“自己的小日子能過得很好,但總覺得缺點什么”
高聳的紅煙囪,斑駁的老墻爬滿綠植,墻角赫然排列著大酒缸……這些無不提示著這里曾經燃燒著的熊熊火焰,飄散著濃烈的酒香。雖然時光曾讓這里變得荒蕪寂靜,但對老惠州而言,這座老舊廠房早已融入了城市的血脈和記憶。而今,在這片歷史感和現代潮流感融合沖擊的社區,殘破的建筑與新理念的碰撞,激發出和諧時尚的獨特面貌——現代復合型書屋、小眾咖啡館、原創手工藝人、獨立設計師品牌等業態百花齊放,城市文化創意活力在這里得到集中激活與釋放。
“目前有30多家企業進駐,業態基本滿足我們對園區的定位。”個子高高的喬澤深典型的文藝青年穿著,帶著記者在社區巡游。71年前,惠州酒業聯合社在此建廠,開啟了橋東酒廠的工業生產歷史;1958年,酒廠正式更名為惠州粵東飲料廠并聲名遠播。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產業升級的浪潮滾滾而來,酒廠走向衰落,最終退出歷史舞臺,留下了占地面積約12000平方米、有18棟原生建筑的遺址。
喬澤深和這里原本沒什么淵源。他的老家在甘肅,小學時隨父母來惠州,在惠州成長,后來又去新加坡、澳大利亞發展。2019年,喬澤深回國,在深圳一家企業做私募基金經理,“那時候已經決定在海外定居,我自己的小日子確實能過得很好,但我總覺得缺點什么,想回國發展。”一顆“時刻想著做點什么”的躁動青春之心,從金融圈跨界到文創圈,他對城市老舊廠房的更新活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人都會有一種情懷!國內外對老舊廠房的活化改造市場都很紅火,老舊廠房里有舊時光,更能有新時尚、新文化、新經濟增長點。”他帶著文創青年的熱情一頭就扎了進去。
喬澤深。
“一件事能輕易做成,就沒有什么樂趣了”
去年5月中旬,融合著空間藝術、陳設藝術、建筑文化和歷史文化的各類文化業態在野島社區順利開業,喬澤深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
雖然在金融圈里歷練過,對投資風險把控來說是老本行了,但現實創業還是比理論殘酷得多。2019年,喬澤深組建運營團隊對這片老舊廠房進行改造。要在保持原貌的基礎上對舊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成本相當于重建的三四倍。在投入4000多萬元改造后,在招商過程中卻遇到了困難——喬澤深想把這里打造成個性鮮明,涵蓋生活飲食、藝術文創、旅居住宿、婚慶產業、產業孵化、創意辦公等多業態的文旅商工業旅游文創社區,但符合定位的商家不多。
“困難還是比當初預想中的多。一方面惠州市場對這個接受、認知程度沒有一線城市好,另一方面惠州的文創企業數量不多。”作為這個文創社區的負責人,喬澤深夜以繼日、時刻在線,壓力大時,頭發一撮一撮地掉,“較大的資金投入、他人的質疑,這些都是壓力。”
經常舉辦一些活動,吸引青年到此消費。
“然而一件事能輕易做成,就沒有什么樂趣了。”喬澤深喜歡挑戰,一度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困難,也難以澆滅他要“做點事”的熱情,“特別是這種比較前衛的文創產業,更需要一些開拓者和市場培育者。”他底子里的樂觀,是因為對惠州這個歷史文化名城大環境的看好。惠州府及所轄歸善縣“府縣同城”的歷史保持了1400多年。橋東如今更是依托豐富多元的歷史文化底蘊,成為惠州眾多歷史文化資源的核心分布地帶。俯瞰橋東片區,野島社區北臨東江、與東坡祠相鄰,南臨黃家塘文創改造街,到水東街步行僅10余分鐘,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橋東逐漸成為全市文化旅游的熱門打卡地和文創魅力街區,野島社區作為橋東打造文創魅力街區的一環,前景是美好的。”
關于野島的得名,喬澤深說:“將這里取名為野島,一方面是因為這片舊廠房荒蕪廢棄了多年,剛進來時這里就像是雜草叢生的野島。”他希望通過自己和團隊,聯合眾多文創青年之手,把這里打造成為新型城市文化野島空間。
時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脈相承。目前,喬澤深正為野島社區的二期招商忙碌,園區內保留了部分區域,將規劃打造酒廠紀念館,保留酒廠的部分生產遺址,展出在舊址修復改造過程中收集整理的相關展品和科普釀酒知識等。“我期待二期開放后,可以成為惠州一個新的文創園區,希望媲美北京798、廣州紅磚廠,能成為橋東一個新的文化地標,增強惠州這座城市的文化氛圍。”黑框眼鏡下喬澤深的國字臉上寫滿了堅毅。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馬海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