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溪美村,不僅可以欣賞美麗的田園風光、獨特的古村風貌,還可以走進村史館了解當地民俗風情,真不錯。”參觀完溪美村史館后,慕名而來的外地游客連連稱贊。
溪美村位于惠東縣鐵涌鎮東南部,是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古村落,有著豐富多彩的傳統民俗、歌謠、舞蹈、民間故事等,先后被評為“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中國傳統村落”。
溪美村是中國傳統村落。
為追尋傳統、銘記歷史,激發村民熱愛家鄉、建設美好家園的熱情,2020年溪美村建成惠東縣首個村史館。據了解,該村史館自2021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以來,累計吸引游客超過5萬人次,成為惠東地方文化和美麗鄉村建設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推進了鄉村旅游,帶動了村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展陳分“圍、畫、戲、舞”4個板塊
從市區驅車出發,一個半小時便抵達鐵涌鎮溪美村。順著平坦舒適的村道緩行,田園阡陌,村中古屋,青磚黛瓦,古風猶存,隨處可見的百年古樹郁郁蔥蔥,村民在休閑廣場上樂享閑暇時光,其樂融融。
溪美村史館正門。
溪美村有400多年歷史,村里至今保留著比較完好的古民居建筑近30座,一座清代古民居還保留有一幅惠州西湖壁畫。
展廳一角。 展廳內擺放了不少老物件。
盡管歷經數百年歷史,溪美村至今還保留著形式多樣的傳統民俗活動。每年農歷二月十五,村里會舉辦祈福祭祀活動,搭臺唱戲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物康阜。此外,村民還會摘下傳說有辟邪、避煞功效的榕樹枝葉放在口袋里和門前。這個習俗世代相承,延續至今。當地村民非常珍愛古榕樹,至今村中古榕樹有190棵左右,其中百年樹齡以上有43棵。
溪美村歷史文化墻。
溪美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方丁友介紹,近年來溪美村不斷加大投入,加快規劃建設步伐,完善各項基礎設施,積極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現在村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但不能忘記歷史和傳統。”方丁友說,為了秉承傳統,溪美村于2020年建成全縣首個村史館,讓鄉村留住文脈,喚醒鄉村集體記憶。溪美村史館占地約200平方米,展陳分為“圍、畫、戲、舞”4個板塊,通過圖文、多媒體演示等多種方式,多角度呈現溪美村的發展歷史及村民風采。
蓋子獅是“鎮館之寶”
走進溪美村史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正中間的蓋子獅彩畫,栩栩如生;旁邊是一副上書“溪水雙合孕育千秋桑梓 美德長存福澤百世子孫”的對聯;下方的展臺擺放著造型獨特的蓋子獅獅頭,格外顯眼。環顧四周,隨處可見農耕老物件,如鋤頭、籮筐、犁耙、石磨、谷風機等農具,以及帶有年代感的桌椅、廚具等藏品近200件。
“鎮館之寶”蓋子獅。
村史館義務講解員向游客講解蓋子獅的歷史。
溪美村史館最讓村民津津樂道的當屬“鎮館之寶”蓋子獅。只見蓋子獅頭部狀似鍋蓋,紅額青面、口闊、目大、鼻短,面額正中寫有“王”字。據悉,溪美村蓋子獅源于清代,是鐵涌方氏族人的傳統舞蹈,由方氏先祖口傳身授,流傳至今。每逢年節、婚姻嫁娶、新居落成等慶典活動,當地民眾都會舞獅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福祿長壽。2018年,鐵涌蓋子獅(傳統舞蹈)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2年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鼓風機。
木桶。
谷磨。
犁耙。
石磨。
老式竹籃。
腳踏石臼。
斗笠蓑衣。
在溪美村史館,一張戲曲藝術照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方丁友介紹,照片展示的是尖米山歌表演。據了解,尖米山歌屬民間歌謠,源于何時何地已無法考證。從溪美村方姓族譜的記載推斷,尖米山歌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尖米山歌多為即興創作,樂曲短小,有較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演唱的形式有獨唱、對唱、輪唱、齊唱。2018年,尖米山歌被列入惠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市級項目。
自村史館建成后,時常有村民自發前來參觀,當地村民方惠忠就是其中之一。“村史館建好后,我沒事就來轉轉。看著家鄉的發展歷程,我感到非常自豪與驕傲。”方惠忠說,在空閑時,他還擔任村史館義務講解員,向游客講解溪美村的人文歷史和風土人情。
當前,惠州正全力推進“百千萬工程”。方丁友表示,接下來溪美村將圍繞高質量發展目標,充分利用古村落、非遺等資源,在保護和開發古民居的基礎上,把古村落保護融入到美麗鄉村建設和旅游開發中,打造嶺南客家特色文化精品村。
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駱國紅
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張藝明 肖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