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夫雞文化博物館:讓吃雞更有文化

        “無雞不成宴”,雞是惠州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角”。惠東吉隆一個大型養殖場旁邊,建有一座以雞文化蛋文化為主的生態農業博物館,參觀者可以在這里邊參觀邊了解雞和雞蛋的知識。

        樂夫雞文化博物館,從雞的起源到雞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全方面科普雞文化知識,是惠州市科普教育基地。館內陳列著關于雞的起源、飼養、制作和加工,以及全國各地不同品種的特色雞和世界五大名雞等多種珍貴歷史資料,成為一個從多元文化角度了解雞起源和發展的教育場所。

      樂夫雞文化博物館坐落在惠東吉隆。

        現場可看小雞誕生

        胡須雞、清遠雞、貴妃雞、帽子雞、珍珠雞、海蘭蛋雞……走進樂夫雞文化博物館,30余種雞標本栩栩如生,除了有本地品種外,還有全國各地甚至國外品種。

      樂夫雞文化博物館陳列了30多種雞標本。

        博物館分3個展廳,通過展板、文物、標本、實物、書畫作品等形式,展示了雞的品種形成,養雞業的發展變遷歷史、發展趨勢,世界主要雞種的分布、我國雞種分布以及主要雞種的外觀特點、性狀性能。

        在一塊展板上,有“雞”象形文字的演變。“甲骨文的雞字很像一只大公雞。”惠州市樂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平天說,展館介紹了許多記載與雞相關的文化現象,包括文學、書畫、各類工藝品以及飲食文化等,讓大家可以深入了解雞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雞的相關歷史。

      館內的蛋元素展覽。

        小雞是怎樣破殼而出的?參觀者甚至可以觀看現場“直播”。在蛋文化展區,參觀者可以瀏覽各種不同品種的蛋品模型,還可看見數臺雞蛋孵化器。“通過預約,我們提前啟動設備,可以讓雞蛋在某個時間段內孵化。”董平天介紹,參觀者可在特定時間現場見證小雞的誕生。

        展示雞養殖業前世今生

        在樂夫雞文化博物館,還可了解雞選育與產業化開發的歷程、成效,以及現代化蛋雞的養殖模式等內容。

        “我們在館內闡述了樂夫生態農場整個發展歷史,反映了蛋雞養殖行業從改革開放初期到如今,養殖技術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企業隨著市場不斷創新和融合。”董平天是中國農業大學和英國卡迪夫大學雙碩士,2022年入選“廣東十大最美農村鄉土專家”,他的公司從單一的蛋品生產銷售企業,逐漸發展成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綠色循環、具有可持續發展動力的現代化農業龍頭企業。

      雞蛋與駝鳥蛋的對比。

        剛生產出的雞蛋立即通過輸送帶直接進入車間,雞糞則及時送出雞舍拉走處理,更加環保和干凈……隨著時代發展,蛋雞養殖模式從散養、簡易籠養到機械喂料,再到如今的高度機械化管理,養殖技術不斷改進。“可以幫助參觀者了解雞和雞蛋的知識,也有利于消除社會大眾對蛋雞養殖業的誤解。”董平天說,籌建該博物館也是希望普及現代化的蛋雞養殖業相關知識。

      惠陽胡須雞。

        “我們希望通過雞文化博物館普及各種雞文化,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董平天介紹,目前,樂夫雞文化博物館一期已完工,完全建成后將向人們展示惠州地區的地貌特征、地方雞種的發展歷程和歷史沿革,展現以雞為主題的“飲食文化”特色和地方風土人情,讓人們了解當地人民生產勞動的智慧結晶。

        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陳春惠 劉建威

        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編輯:任己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