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東鐵涌:“蠔產業”養出好日子 好招樓描繪好風景

      原標題

      惠東鐵涌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海洋產業發展與綠美惠東生態建設成果顯著

      “蠔產業”養出好日子 好招樓描繪好風景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刺破薄霧,照射在惠東縣鐵涌鎮赤岸村附近考洲洋的海面上,海上一排排整齊劃一的竹排在陽光下格外壯觀。這片“海洋牧場”是赤岸村的蠔田,也是村民們的“致富密碼”。此時,不遠處的碼頭上,一條條漁船正魚貫而出,穿梭在竹排之間,一個個碩大肥美的生蠔“脫水而出”。隨后,生蠔在碼頭的農婦手中肉殼分離,經過物流第一時間送到各地餐桌,成就喉舌間的絲滑和甜美。這個僅有2600多人的村莊每年創造出近1.2億元產值,“蠔產業”成為鐵涌鎮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

        同樣是考洲洋,在赤岸村“海洋牧場”另一側的好招樓村海岸上,綿延數百公頃的紅樹林正在蓬勃生長。惠東縣好招樓濕地公園建設以來,這里成為鷺鳥天堂,“落霞與白鷺齊飛”的景象成為常態。目前,該公園一期已經完成建設,二期項目正在推進中。

      惠東鐵涌赤岸村,村民把生蠔打撈上岸。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陳濤 攝

        赤岸村

        85%村民從事“蠔產業”

        正值晚飯時間,惠東平山華僑城的一家海鮮飯館內,后廚拿起新鮮肥美的生蠔,裹上淀粉水,一只只依次下滾油。30秒后,大廚迅速撈起,這時蠔身金黃,外酥里嫩。一口咬開,汁水爆裂,如牛奶般的絲滑口感劃過喉嚨,一股甜美涌上舌尖。這是生蠔最常見的吃法——酥炸生蠔。如今,這道菜已經成為該飯店每年中秋至次年春節期間最叫座的招牌菜。

        這道菜如此叫座的密碼就在于生蠔產自鐵涌鎮赤岸村。“我們村有2600多人,養蠔專業戶就有300多戶,85%的村民都在從事與生蠔相關的產業。”赤岸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方容祥指著赤岸村碼頭上正在撬生蠔的農婦說。如今的赤岸村碼頭,已經形成生蠔粗加工的生產線,該村的婦女以及來自周邊村莊的農婦形成了流水線,在她們的手中,出水的生蠔完成肉殼分離,并按蠔肉大小進行等級劃分。

        “我是隔壁村的,每年忙的時候都過來做工,一天150元工資呢。”村民方阿姨邊撬生蠔邊說。方容祥說,赤岸村養生蠔已經有200多年歷史,如今養蠔面積達5000畝,年產量約100噸,產值近1.2億元。“今年產量還算不錯,價格也還可以,凈肉的話,一斤在65元到75元之間。”方容祥介紹,村內以蠔為主題的餐飲店有10多家,從業人員達150人,同時生蠔養殖產業也為周邊村民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每年約有3000人從事收蠔打蠔工作。

      村民在展示剛撬開的肥美生蠔。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陳濤 攝

        如今,赤岸蠔已經成為“惠州市名優農產品”“廣東省名牌農產品”。2016年11月,國家級赤岸蠔養殖綜合標準化示范區項目順利通過考核驗收。目前,“赤岸蠔”正在申報國家地理保護標志。方容祥說,未來,該村擬將碼頭旁邊的一座小山打造成“蠔山公園”,山頂建設涼亭,可供游客拍攝赤岸村晚霞下美麗的蠔排和海景;山下建兩棟物流冷鏈倉庫;海邊則建設一條供游客飲茶、品蠔的觀光帶。

        近期,去赤岸村的市民很容易被村口一個獨具特色的生態停車場所吸引。“這是我們正在建設的生態停車場,里面除了供停車外,還增設鄉創集市,充分展示鐵涌鎮的特色農產品。”鐵涌鎮鄉村振興事務中心主任謝天明介紹,目前,停車場入口大門已經建好,整個停車場雛形呈現,工程進度達到90%。據了解,該停車場設計車位160個,其中大型巴士車位8個,設置充電區域42個,5個快充區,方便電動車充電。

        生態停車場只是鐵涌今年全力推動的赤岸旅游綜合碼頭項目的一部分,而依托該項目,鐵涌鎮將打造以蠔文化為核心,集生產、加工、物流、美食、游玩等于一體的旅游綜合體。項目分兩期實施,第一期為宜居宜業和美示范村,項目總投資1500萬元,主要是改造升級村容村貌,建設生態停車場、景觀小品,增設鄉創集市等,目前6個子項目已全面施工。另外,該鎮成立了赤岸蠔養殖協會,著力引進蠔殼加工處理企業。

        好招樓村

        好招樓濕地公園完成一期工程建設

        天氣晴朗,惠東鐵涌好招樓村外的灘涂上,白鷺嘰嘰喳喳地鬧個不停。對此,村民們也不生氣,反而慢慢習慣了這種吵鬧,有時甚至上前逗上一逗。這個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美好畫面,如今在惠東縣好招樓濕地公園內天天上演。

        “一期工程我們已經建好,二期項目正在建設當中。”鐵涌鎮好招樓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楊芳成介紹,近年來,惠東縣大力推進綠美惠東生態建設,2015年起,市、縣、鎮三級政府大力推動考洲洋生態環境治理修復,在考洲洋建設一個濕地公園,惠東縣好招樓濕地公園項目就應運而生。據介紹,該公園規劃總面積535.8公頃,其中濕地面積530.5公頃,濕地率為99%,屬于近海與海岸濕地類型,動植物種類繁多,植物、魚類、鳥類等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具有極高的保護和利用價值。該公園規劃以紅樹林生態保育為核心,以宣教展示紅樹林及鷺鳥濱海生態濕地為特色,集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和恢復、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恢復、科研監測、科普宣教、生態旅游及濕地文化體驗于一體。

        楊芳成介紹,該項目一期為海岸帶生態修復工程,投資0.95億元,已經完工。二期工程正在建設當中,總投資約為2.47億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沿岸海堤修復、紅樹林補種維護、景觀大門、公園廣場、停車場、科普樓、游客服務樓、交通碼頭、觀光棧道、生態綠道、購置科普巡查艇等。

        惠州日報記者蔡偉健 特約通訊員葉衍達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