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國在經濟上取得的巨大成就。過去五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到121萬億元,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實在是了不起。”3月5日,全國政協委員、畢馬威中國前副主席龔永德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表示,對政府工作報告的內容感到十分振奮。“報告中還提到,中央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港澳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我今年準備的提案也與大灣區的經濟、民生密切相關。”
龔永德指出,目前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兩個困難:一是獲取海外信息的渠道不暢,信息匱乏;二是?部分企業在投資前實施的盡職調查不夠深入,缺乏開展境外盡職調查工作的人才。對此,他建議在粵港澳大灣區設立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總部。
“在大灣區有很多具備國際資格認可的專業人才和外語人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融資和收集海外信息方面也具有優勢。”龔永德認為,可以充分利用大灣區在人才和信息流通上的優勢,讓大灣區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橋梁”,幫助企業少走彎路,降低企業海外投資風險。
同時,為更好地服務 “走出去” 企業,龔永德還建議在大灣區設立國際會計學院,?培育國際會計人才。“我建議學院選址考慮廣州南沙,因為南沙位于大灣區的核心地帶,交通便捷,方便利用廣州、香港、澳門豐富的高校資源和專業優勢。”龔永德說。
2021年12月,財政部印發《會計行業人才發展規劃(2021-2025 年)》,明確提出鼓勵和支持在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平會計人才培養基地。龔永德介紹,我國目前有三所國家會計學院,分別坐落在北京、上海、廈門。他表示,上述建議可以填補大灣區在高端會計人才培訓基地上的空缺,加快大灣區培育國際化人才的力度,為“走出去”企業服務。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連續10年位列全球前三。相信有了大灣區這座‘橋梁’,企業‘走出去’的步伐會更快、更穩,也能為國家經濟發展作出更多貢獻。”龔永德說。
南方日報記者 吳彬彬 陳彧
海報:霍維露
統籌:王勇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