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的重要講話,在廣東代表團引發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總書記、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堅定信心、勇毅前行,為廣東在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當好示范,書寫好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篇章積極貢獻力量。
走好走實高質量發展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進一步全面深刻闡釋了高質量發展的豐富內涵,為汕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全國人大代表、汕頭市市長曾風保表示,汕頭一定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進一步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走好走實高質量發展之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汕頭貢獻、展現汕頭擔當。
曾風保說,汕頭全市上下將凝心聚力以實業為本,堅持制造業當家,堅定不移走好“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之路,加快構建總產值超7000億元的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電子信息和紡織服裝、玩具創意、大健康即“三新兩特一大”產業發展格局,建設好汕頭市六合產業園,打造承接珠三角產業有序轉移的高質量發展主平臺。同時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通過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重大項目牽引,加快擴大有效投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他表示,汕頭還將全面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強化縣城承載能力和鎮街服務功能,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大灣區空天信息研究院總工程師周斌對此深有感觸:“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推進科技創新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周斌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創新發生了深刻變化,在若干領域實現了重大突破,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明顯。他認為,在新一輪科技體制改革中,應聚力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符合國情的科技創新生態鏈條,自主解決創新過程中涉及的數學物理化學相關學科、基礎材料和器件、核心關鍵技術等各個環節的問題。“科技創新要不斷加強基礎研究,從源頭和底層解決關鍵技術問題。”他說,加強基礎研究,關鍵在于培養高水平研究人才隊伍,在加大對科研機構人才培養平臺建設力度的同時,要加強中小學階段科學精神的培養教育,打牢基礎研究的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這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農業的高度重視、對農民的深切關懷,讓我倍感振奮、深受鼓舞。”全國人大代表、陽江陽春市中雁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養殖場場長謝汝朋說。
謝汝朋是營養與食品安全專業碩士,成為一名返鄉創業青年后主要從事綠殼蛋雞養殖。為了提升雞蛋的營養價值和產品附加值,他將研究生階段所學的技術運用到蛋雞養殖中,總結出一套成熟的養殖模式。在他看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推進農業現代化,要加大對特色農業產業扶持力度,做到“階段式、有目標、重結果”,助力重點產業做強做大做優。要高度重視為農業農村引進和留住“引領型”和“實干型”人才,健全農業農村人才的培養和激勵機制,對出類拔萃的產業帶頭人進行重點、階段式、注重實效的長效扶持,筑好推進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的人才“蓄水池”。
推動民營企業更好融入實體經濟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破除制約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制度障礙,依法維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鼓勵和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提振市場預期和信心。
全國人大代表,民建廣東省委會副主委、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黃紹龍對此深有感觸。他表示,廣東是民營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要發揮市場監管職能作用,打造優質營商環境,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黃紹龍認為,要創新政策供給,加速推進“證照分離”和“一照通行”改革,實施好培育扶持個體工商戶31條措施,營造更加寬松便捷的市場準入準營環境。同時,強化質量賦能,支持引導企業全面加強質量管理和品牌建設,助力民營企業更好服務和融入實體經濟發展。“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黃紹龍說,為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對科技創新和生產力轉化的助推作用,要實施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倍增計劃,組織粵東粵西粵北知識產權創新創業大賽,促進更多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此外,要切實公正監管,讓各類企業平等競爭、蓬勃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體現了對實體經濟和制造業的高度重視,對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深切寄望。對于未來發展,我們充滿信心,干勁十足。”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說。
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李東生表示,要發揮科技制造企業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的作用,以制造業轉型升級提升實體經濟發展質量。“我國制造業發展快速,對許多國外優勢產業實現了超越,但在核心基礎技術等領域與國際領先水平相比還有差距,必須構建先進制造能力,進入產業鏈中高端。”李東生說,要支持我國制造業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提升全球化經營能力,主動布局全球產業鏈,從輸出產品更多向輸出工業能力轉變,以全球化經營打破國際貿易壁壘,帶動國內核心器件、材料、裝備出口,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南方日報記者 卞德龍 馬立敏 孟健 杜瑋淦 王佳欣 郜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