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寫春天的故事】西區街道:千億級新興產業園助力高質量發展

      [報料熱線] 2239110/18898898855

      原標題

        西區街道牢牢抓住重大機遇奮力將地緣優勢等轉化為經濟發展動能

        千億級新興產業園助力高質量發展

        從空中鳥瞰西區,宛如徐徐展開的水彩畫。從龍海二路行走至石化大道,來到惠州大亞灣區與深圳坪山區的交接處:一路上有產業工人魚貫而出,滿載貨物的貨車往返于惠深兩地;有時尚達人相聚一堂,打扮靚麗地行走在商業廣場當中;還有市民結伴出行,流連于青山綠水之間……

        突出新興產業群發展、加快促進城鄉融合、創新社會治理模式……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西區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牢記初心使命,牢牢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以建設千億級新興產業園為經濟社會發展為主陣地,努力將地緣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動能,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一幅生機勃勃的新時代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新畫卷躍然呈現。

        

      正在建設中的大亞灣新興產業園園區。

        織密“兩張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躍升

        原材料進入智能立體倉庫后,由立體、可升降的智能倉儲機器人自動抓取、識別運輸,然后通過連廊傳送到隔壁的生產車間,生產出的成品同樣通過機器人傳送回智能立體倉庫……走進環榮電子(惠州)有限公司,由5G+工業互聯網、AI技術等打造的工業4.0智能化工廠成為該企業創新發展的新引擎。

        過去十年,環榮電子(惠州)有限公司從傳統制造企業向智能化創新企業不斷邁進,成為新興產業園大批民營企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縮影。“用心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不斷推動西區產業高質量發展。”西區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有關負責人表示。

        大亞灣新興產業園坐落于西區,是我市重點規劃的七大千億級產業園區之一,同時也是大亞灣區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推動深惠產業共建、協同發展的重要陣地。曾幾何時,這片產業興旺之地也遇到過交通不便利、治理不完善、配套不齊全等問題。在區委、區管委會的正確指導下,西區街道黨工委堅持以織密“兩張網”為目標,加快推進新興產業園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躍升。

        

      鳥瞰西區街道。惠州日報記者周楠 攝

        交通網

        暢通融深“黃金路”

        2010年,西南大道建成通車,開啟了“一條大道撬動一個片區發展”的局面,推動深惠產業共建、協同發展效應明顯。如今這個昔日坪山河以西的村莊,如今成為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集聚區。而通過西南大道與深圳連通的大亞灣新興產業園,是大亞灣區正在打造的千億級智慧工業園區。

        在上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區街道交通路網逐漸完善與升級。“十三五”期間,西區街道重點推進了龍海一路、龍海二路、龍海三路、龍山三路、龍山四路和龍山五路的建設,西區內“四橫十縱”路網基本建成,進一步加強了與深圳、惠陽的互聯互通,為轄區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2017年,建有雨污分流全新排水體系的龍海一路正式通車,不僅解決了困擾東風車城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多年的雨水淤積問題,同時也極大降低了該企業的運輸成本。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隨著該路線的開通,公司前往深圳的運輸時間整整縮短了一半,安全性也大大提高。”

        安全網

        織密園區“最小應急單元”

        “我們來幫流動攤販設立臨時疏導點,就織密園區網格單元建設、完善安全保衛等方面進行聯動,一起來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2022年6月,西區街道黨工委和區公安局治安大隊黨支部在敏華家具制造(惠州)有限公司周邊建設了流動攤販疏導點,采取“疏堵結合”的方式破解園區重點企業周邊流動攤販占道經營問題。敏華家具制造(惠州)有限公司行政部副總監江鵬評價說:“占道經營問題解決后,公司門前更干凈衛生,大家出行也更方便了。”據介紹,雙方還深入園區企業開展應急演練培訓,通過為企業發放警棍、警盾、防暴叉等設備,以及為安保人員開展技能培訓等方式,進一步織密園區“最小應急單元”。

        良好的配套和服務質量,新興產業園區已經成為我市重點規劃的七大千億級產業園區之一。2022年1月~6月,新興產業園成功引進敏華控股總部、日鐵三期、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線束等19宗工業項目,計劃總投資48.02億元;乙辰科技、開蒙、科達利三期等11宗工業項目如期動工建設,投資總額22.5億元;

        更新治理思維,譜寫暖心“平安樂章”

        昔日“臟亂差”警情多發地,蛻變成全區社會治理示范點。2020年,西區街道黨工委引入“大數據+”思維,通過成立村民小組物業公司,打造小區管理模式;構建“租戶——房東——網格員;房東——網格員——村民小組;村民小組——村委干部;村委干部——街道黨工委”上下聯動的線上“四級聯戶”機制,著力破解基層治理痛點。2021年,老畬村三大屋村民小組警情下降86.7%。這是西區街道黨工委更新治理思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的生動寫照。

        成立小區黨支部,察民情集民智解民憂

        “如果我們社區黨支部提前制定好志愿服務的詳細時間表,為居民提供不同時間段的服務選項,這樣能不能解決居民擔心的問題呢?”在新惠社區黨支部,居民郭鎮炎就居民志愿服務時間與本職工作時間相沖突的疑慮提出自己的見解,贏得該支部干部的一致好評。

        近年來,這樣的場景在西區各村(社區)時有發生,是西區街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的一個縮影。2021年3月,新惠社區黨支部在街道黨工委的指導下,在金溪灣小區建立了全區首個居住小區黨支部,為小區黨員提供了參加會議、服務群眾的平臺,進一步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過去我們曾多次向物業公司反映充電問題,但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反而造成矛盾。如今,社區黨支部聽說了我們的難處,邀請我們開會探討,高效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居民鄒先生感慨道。

        經過1年多的發展,西區街道已初步形成“黨建引領、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居民自治”的基層治理新格局,轄區各村(社區)涌現出一批在居住小區黨支部任職的黨員、群眾,最大程度察民情、集民智、解民憂,讓基層黨建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統籌、利用。目前西區街道已成立了56個小區黨支部。

        推行云平臺建設,實現治安智能化管控

        “太驚訝也太驚喜了,想不到我在網上的求助得到政府工作人員的幫助,他們直接上門、面對面幫我解決難題。”2021年3月,在藍岸社區,周女士通過網絡求助解決新房滲水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西區街道辦有關負責人說:“如今互聯網迅猛發展,僅僅通過開門納諫聽民意,難以全面、深入地了解社情民意,到網上‘潛潛水’‘聊聊天’,有助于了解群眾的真實心聲。”2021年,該街道成立信息工作小組,通過主動聯系、定時跟蹤、事后反饋等方式,幫轄區居民解決身邊的痛點難點問題。另一方面,為了讓城市管理更高效。該街道還圍繞“底數清、情況明、看得見、管得住”的總體目標,在全市率先推行“粵平安”社會治理云平臺建設,創新打造綜合治理服務平臺,實現對轄區人員信息、企業信息、房屋信息等各類治安要素的全覆蓋、數字化、智能化管控。

        整合部門力量開展多元化調解

        全面推開鎮級一站式矛盾調解中心建設,承擔非訴糾紛的接待分流、受理辦理、督辦反饋等功能。以“和美網格”治理為抓手,建立街道、村(社區)、樓棟三級閉環調處工作機制,依托樓長制、黨建結對等多種方式,整合公安、法院等部門力量開展多元化調解,“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2022年上半年,西區街道三級閉環調處成功化解356宗糾紛事件。

        深入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建設西區街道健康服務社和24個村(社區)級健康服務社,建立健全黨政領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依托灣區“和美大健康”管理平臺,形成“二級平臺聯合,線上線下融合”的運行模式。2022年以來,健康服務社累計接待來訪188人、各村(社區)下沉服務接訪396人、提供熱線服務126次、個案咨詢294次、累計咨詢時長267小時、應急處理3起。通過為轄區居民提供精準化、專業化的心理咨詢服務,譜寫許多溫暖人心的“平安樂章”。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大增進民生福祉

        “我家菜田離排水溝不足百米,農作時飽受異味困擾。自從鋪設了污水管,再也不用擔心這樣的問題了。”塘布村村民邱女士說。

        過去十年,西區街道從邊陲小鎮發展成為產業高地,面對大量外來務工人員和眾多企業落戶,管網系統難以滿足當下需求。西區街道黨工委大力推進3個“污水管網攻堅年項目”,鋪設污水管網82公里,獲得市民的一致認可。這是西區街道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進民生福祉的一個縮影。

        城鄉低保應保盡保,達省二類城市標準

        家住新寮村的林先生在幼年時曾患小兒麻痹癥,是村中的低保戶,如今,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他不僅脫貧了,同時還過上幸福美滿的老年生活。“以前家里窮沒錢看病,現在家家戶戶都有社保,村里環境也變得更好了。”

        近年來,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為4174名60周歲以上老年人購買意外傷害綜合保險。該項行動通過政府出資、子女自費加大保障等形式不斷深化銀齡安康行動內涵,切實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和減輕個人負擔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當前,西區街道轄區城鄉低保實現應保盡保,目前已達到省二類城市標準。

        完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

        “以前我們看病需要跑到淡水街道,如今家門前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便可以解決絕大多數病痛了。”家住恒鑫御園的劉先生說。街道黨工委、辦事處聯合區衛計局完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根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標準》設置了全科門診、預防保健科、醫學檢驗科、醫學影像科、康復科等科室,配備急救搶救、檢驗影像、診療、康復、計劃免疫、婦幼保健、健康教育、藥房、消毒等設施設備;完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信息系統升級改造及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市、縣(區)、鎮(街)醫療衛生信息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為轄區市民就診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文/圖(除署名外) 惠州日報記者黃旭新 通訊員李銳祥

      分享到:
      編輯:小麗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網微信
      • 惠州發布微信
      • 惠州文明網微信

      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無關。發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