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副秘書長,市信訪局黨組書記、局長廖志華: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 用心用情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原標題

      市政府副秘書長,市信訪局黨組書記、局長廖志華談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 用心用情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安全穩定、社會治理、群眾工作等提出了明確要求,給做好新時代的信訪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我們一定要始終不渝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堅決扛起‘為民解難、為黨分憂’的政治責任,切實把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落實到信訪工作實踐中,推動我市信訪工作高質量發展,為惠州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日前,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一把手訪談活動走進惠州市信訪局,市政府副秘書長,市信訪局黨組書記、局長廖志華圍繞如何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新時代信訪工作高質量發展暢談新思路、新舉措。

        群眾滿意率超過96%,排全省前列

        信訪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對信訪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信訪工作制度改革走向深入,化解信訪積案成效顯著,信訪形勢持續向好,有力地維護了民利、凝聚了民心,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廖志華介紹,近年來,市信訪局反復探索,始終以打造群眾滿意信訪為目標,把信訪工作改革創新擺在重要位置,不斷推陳出新,在全鏈條中探索出具有惠州特色的信訪工作新路子,有效解決了一大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如在源頭預防上,探索信訪“治未病”,扎實開展信訪公益警示宣傳,法治信訪更深入人心;在案件受理上,實施雙向承諾,開出陽光清單,承諾辦結時限,明確案件責任人并向群眾提供聯系方式,案件辦理全程接受群眾“好差評”反饋;在解決問題上,完善健全多元調處化解機制,先后引進社工、律師、心理咨詢師等社會力量,探索引入“兩代表一委員”、行業領域專家、人民調解員、基層黨員等力量參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在跟蹤服務上,打造信訪工作黨建品牌,建立基層黨員聯系服務信訪群眾“五訪”機制,打通解決群眾訴求的“最后一公里”。

        2022年全年解決群眾訴求4萬多件,化解重復信訪積案難案1075件,群眾滿意率超過96%,排全省前列。

        2022年5月,惠州開展《信訪工作條例》宣傳月活動,在全社會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環境。 惠州日報記者鐘暢新 通訊員葉幸熒 攝

        打造責任、便民、滿意、和諧信訪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在社會基層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機制,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這為做好新時代信訪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廖志華說,全市信訪系統正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信訪系統落地見效。新時代新征程上,作為信訪戰線上的黨員干部,要勇擔時代賦予的新使命、勇當服務群眾的新標桿、勇肩社會治理的新重任,持續打造信訪鐵軍,辦好辦實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接下來,市信訪局將在四方面發力:

        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打造“責任信訪”。信訪問題涉及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需要多個部門參與、綜合施策、協同發力。必須深入貫徹落實《信訪工作條例》,堅持和加強黨對信訪工作的全面領導,構建黨委統一領導、政府組織落實、信訪工作聯席會議協調、信訪部門推動、各方齊抓共管的信訪工作格局,把明責、盡責、追責貫穿于信訪工作全過程。

        擦亮人民至上鮮明底色,打造“便民信訪”。充分發揮黨和政府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在前期建成縣區群眾信訪訴求綜合服務中心的基礎上,將平臺向鎮(街)、社區延伸,實現三級平臺全覆蓋,解決服務群眾信訪“最后一公里”問題。走好新時代網上群眾路線,暢通網上信訪渠道,建立全流程閉環管理機制,實現惠州信訪一次也不用跑。

        聚焦事要解決核心任務,打造“滿意信訪”。進一步發揮信訪工作聯席會議統籌協調作用,推動化解市民關心關切的房地產、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勞動保障、農業農村等重點領域突出信訪問題。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調處機制,落實領導干部接訪下訪、信訪干部全員包案督辦、提級辦案等制度,用心用情辦好每個信訪案件,不斷提高群眾滿意度。

        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打造“和諧信訪”。緊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部署,及時梳理分析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提出改進工作、完善政策和追究責任的建議,讓改革紅利不斷轉化為民生利好。探索信訪工作“雙向承諾、雙向規范、雙向服務、雙向追責”工作機制,推行“黨建+網格+信訪”社會治理新模式,及時、就地化解矛盾糾紛風險隱患,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惠州日報記者馬海菊 通訊員葉幸熒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