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市醫療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賴蓉談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增進民生福祉 全力做好醫療保障服務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強調‘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這為醫療保障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近日,惠州市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一把手訪談活動走進惠州市醫療保障局,該局黨組書記、局長賴蓉表示,市醫療保障局將始終把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放在突出位置,找準醫保“穩定器”“減壓閥”功能定位,在健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上久久為功,在深化醫藥服務供給側改革上守正創新,在守好人民群眾“救命錢”上擔當作為,在優化醫保公共服務上持續發力,不斷提高我市群眾的醫療保障獲得感。
不斷完善醫療保障體系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近年來,惠州市醫療保障局深化制度改革,積極構建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為托底,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共同發展的醫保制度體系,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日益健全。
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市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490.10萬人,全市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保持在95%以上。2019年以來,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從每人每年493元提高到613元,困難群體參保資助標準從每人每年252元提高到350元。職工醫保住院報銷比例達95%,居民醫保住院報銷比例平均達85%,大病保險報銷比例達95%,門診特定病種從34個擴大到58個,均高于省平均水平。
2021年,市醫療保障局指導商業保險機構推出普惠型商業健康保險“惠醫保”項目,2022年參保人數達66.8萬人,2023年集中參保期參保人數達79.43萬人。截至2022年底,“惠醫保”已累計為9.14萬人次報銷醫療費用1.23億元,個人累計最高報銷182.22萬元,對重大疾病患者、罕見病患者的“減負”作用明顯。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賴蓉表示,下一步,市醫療保障局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新目標新任務和具體部署,繼續加強待遇保障和醫藥服務管理,做好宣傳發動,鞏固擴大醫保參保覆蓋面;穩妥落地實施門診共濟保障政策和待遇清單制度,不斷完善醫療保障體系;強化精準救助,不斷健全多部門協同機制,實現救助對象精準識別和動態管理,持續保障救助對象“應救盡救”;加強指導“惠醫保”聯合承辦機構,多渠道擴面宣傳,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健康保障需求。
市醫療保障局工作人員進社區宣傳醫保政策。
醫藥服務供給質效不斷提升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這為新時代醫療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賴蓉介紹,近年來,市醫療保障局實施精細化管理,醫藥服務供給質效不斷提升。400個基層病種在鄉鎮衛生院和縣、市級醫院實現按相同分值支付,全市1044個村衛生站實現醫保支付“一站式”聯網結算,推動實現“小病不出村”。
近年來,惠州市醫療保障局推動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常態化制度化,2019年1月以來,為我市公立醫療機構節約藥品采購費用20.72億元。建立完善國家醫保談判藥品“雙通道”(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兩個供應渠道)管理機制,291種國家醫保談判藥品全部納入我市“雙通道”管理藥品范圍。遴選35家醫保定點零售藥店為門診特定病種定點零售藥店,其中22家為“雙通道”定點零售藥店,有力滿足了參保患者對國談藥的使用需求。
如何進一步減輕百姓看病用藥負擔?賴蓉表示,接下來市醫療保障局將深化藥品耗材集采,鼓勵定點民營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參與集團采購,進一步降低藥品虛高價格。完善“雙通道”管理機制,定期監測醫療機構國談藥品匹配和使用情況,納入年度定點醫療機構考評指標,進一步滿足市民對國談藥的使用需求。
醫保公共服務持續優化
近年來,市醫療保障局立足便民惠民,醫保公共服務持續優化。據統計,截至目前,我市門診、生育定點,特定門診申請,生育備案等多個事項前移醫院辦理,10個服務事項下沉鄉鎮(街道)以下,8個服務事項上線“粵智助”政府服務自助機,46個服務事項上線“粵醫保”小程序,24個服務事項上線“粵省事”小程序,8個服務事項上線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實現省內外異地就醫住院、門診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和省內異地就醫生育保險醫療費用直接結算,讓參保群眾少跑腿、少墊資。
為切實守住人民群眾“救命錢”的安全,近年來,市醫療保障局把維護基金安全作為部門首要職責,我市打擊欺詐騙保工作實現起步、破局、見成效的連續突破。3年來,共檢查定點醫藥機構3685家,出動執法人員1.85萬人次,行政處罰案件43宗,移交司法機關和紀檢監察機關案件7宗,曝光案件95宗,累計追回和拒付醫保基金1.93億元。
醫保基金是群眾的“救命錢”。賴蓉表示,接下來,市醫療保障局將堅持把維護基金安全作為首要職責,強化日常監管,不定期開展專項治理,統籌市縣兩級行政、經辦機構和第三方力量,采取交叉檢查、突擊檢查、舉報線索核實等方式,用好協議管理、行政處罰等手段,加大對定點機構監督檢查力度。創新基金監管方式,加強運用醫保智能監控系統和大數據分析,積極推動將欺詐騙保行為納入我市信用管理體系,完善經辦機構內部控制機制。推動多部門聯合執法和信息共享,聚合力量加大對重點領域、重大案件的查處力度,落實“兩法銜接”,健全協同執法、一案多處工作機制,促進監管結果協同運用。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駱國紅 通訊員李盈樾